• 48阅读
  • 0回复

永放光华的珍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5
第3版()
专栏:向党的好女儿张志新同志学习

永放光华的珍珠
艾丰
即将结束中学生活的张志新,在给一位同学的题词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要常把自己看着(作)一粒珍珠,因为那会使自己感到了怕被人埋没的痛苦的。”
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正是张志新自己的座右铭。她小时候就以音乐之家的“张氏三姊妹”而闻名。凭她的艺术才能,人们有理由把她看作一粒“珍珠”,甚至认为她有希望成一颗艺术“明星”。但她不是这样想。在人民大学学习一年半提前参加工作的时候,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志中,有的当研究生,有的当翻译,有的当教师,有的参军,而她被分配到俄语系资料室当资料员。她丝毫没有“珍珠被埋没于泥土”之感,高兴地担负起这一工作。以后,几次调动,都是如此。“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正因为她每到一处,都积极努力,勤奋工作,不断以党性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改造自己,经过党的乳汁的哺育,经过群众的琢磨与爱抚,她终于成了一颗质地晶莹的“珍珠”。
张志新的这些事迹,很自然地使人们想起革命导师马克思十七岁中学毕业时写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中说:“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担负所压倒,……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发挥作用,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今天,我们把马克思在一八三五年说的这些话铭刻在张志新烈士的墓碑上,她是当之无愧的。
任何社会都要有分工。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分工虽无高低贵贱之分,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三大差别存在,在实际上还是有“苦”、“甜”之分的;在分配工作时,还不可能完全做到照顾每个人的特长和要求。一个革命者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懂得任何工作岗位都是党和人民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自觉地服从党的分派,高兴地到平凡而艰苦的、人民最需要的岗位,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放射自己的光辉。这就是张志新同志这粒“珍珠”的品质。
一个人是否高尚,不取决于他的职务,而在于他的品质。被人误嵌在皇冠上的鱼目,终究是鱼目,而且人们会因为它“窃据”了那样的位置,而加倍愤怒,把它扔进粪坑。与此相反,象张志新同志这样的“珍珠”,林彪、“四人帮”即使把她踩于“污泥”,也不能把她“沤烂”;即使把她的躯体碾碎,她也永放光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