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记华北军区某部兴建农场水渠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22
第2版()
专栏:

  记华北军区某部兴建农场水渠工程
王恂
过去在这片四千五百亩的荒地上,除了野草、碱皮和盘旋悲鸣的乌鸦外,看不到一个人影。自从来了人民解放军的测量队、经始组,这块地方就热闹起来了。团首长像作战前观察地形一样,同工程师们从这边走到那边,指导各连队经始土地。又请老农谈实际经验。
要把这片荒地变成良田,非得先挖渠洗碱不成,这便是开辟这片稻田农场的第一个艰巨任务。在举行动工典礼那天,所有的人,都高举起雪亮的铁锨,对着荒地宣了誓,决心把它变成良田。
这片荒地周围的小村里都住满了队伍,连磨道上、驴棚里都住满了人。看吧,每间小土房都变成了小作坊:修木尺、糊纸旗、搓草绳、缝补鞋……。还有人写了铁锨诗:
我的铁锨快又亮,
拿在手中喜洋洋。
从前拿枪来打仗,
如今拿锨来开荒。
开荒先把渠来挖,
稻田灌水哗哗响。
稻秧得水青又旺,
穗大粒肥亭又长。
大家都这样满心喜欢的开始动作了。在这望不到边际的荒地上,列开了无数长阵,在一条条运水沟、排水沟、干沟、支沟上无数的铁锨在挥舞着。
可是,头两天就碰到了困难。大家都没有经验,木橛子上写着宽几米,深几米,就照样子挖下去,不管他什么纵断面、横断面,结果却做了不少的背工活。
于是,各连都成立了技术研究组,每在开工以前,先把具体任务讲清,作出个样子示范,还在挖渠时派出检查员,到每一工段去测量,不合尺寸的及时修理,收工时又布置了明天的工程。这样每个班长都成了小工程师,每个战士也能熟练的掌握技术了。大的组织建立起来了,小的组织也更活跃起来,三、四个人一个互助组,认识好的开导思想差的,气力大的帮助身体弱的,战士们把它叫作“三合一”,三个人团结一条心,劲头儿就更大了。
干部们精心计划,加强了组织,大家也就用心啦。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挖干沟是由气力大的挖渠底,有技术的修理两边斜坡,身体弱的跟在后边铲浮土;等到挖成了轮廓,就分出人来拍积土。看吧,一锨一锨的泥土,不断的飞向两边去;渠底挖得平展展,斜坡修得光溜溜。到了挖支沟的时候,这种分工又变啦,一个人倒退着挖渠底,左右两个人在两边削斜坡,对面的那个人紧跟着铲浮土,四个人四把铁锨,正好构成了一个十字形,像一架一架的小机器似的,向飘扬着锦旗的方向开去。
沟,越挖越深了,苇子根组成了地网,再加上下了两三天大雨,每道沟里都注满了水。从党员、劳动模范、干部到战士,都跳下了去,一脚泥一脚水的干起来。听吧,东边挑战,西边比赛,营长也加入了,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模范班长王小泉拉起大石滚子压土埂,张大保抡起一面大门扇拍积土,收工的时候,不少战士都戴了光荣花。
从甲号地到乙号地,从这村到那村,每早每晚都响着锣鼓声,大家洗干净铁锨,回头望着这片荒野,荒野变了样啦,横横竖竖,大大小小的水渠,脉络分明的连结在一起,散布开来,像是一面大网似的罩在土地上。这是多么不容易呵!由三月二十一日动工典礼那天起,到现在洗铁锨的时候,我们用劳动和技术,挖出了十六万九千零五十三方土,如果把这一千二百三十六条渠接连起来,足有四百里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