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对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些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6
第1版()
专栏:

对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些意见
侯学煜
中国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中国的自然条件同美国相比,两国面积相差不大(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美国九百四十万平方公里),两国相处纬度大体相当,都以温带为主,中国稍偏南一些。但是两国还有很大的差别。
从地形来说,中国山多、平原少,东北、华北、江汉这三大平原只占全国总面积百分之十。美国山少、平原多,海拔五百米以下的平原占百分之五十六。
山多是好事还是坏事?要一分为二。平原多,当然便于粮食作物的耕作,有利于机械化。但是,山多也有它的优越性:第一,同样一块地,山愈高,它的表面积比平原愈大;第二,山上有森林,森林就是动植物资源库;第三,山地宜于发展多种经营,生长许多平原所没有的用材林、木本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第四,山的本身又是“水库”,山上有森林的地方,雨水落到森林里流入地下,形成“生物储水库”。
中国西部的沙荒漠地带,虽是干旱地区,雨量极少,有的地方全年无雨,却有绿洲存在,还有成片的森林和大面积草原。这是因为有天山、昆仑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高山山脉这些固体水库的积雪融化而来的水源。美国的荒漠地区和世界著名的非洲撒哈拉沙漠,都没有高山,也就没有这个好条件。美国荒漠地区的灌溉和饮水全靠深层地下水。目前一些荒漠地区的城市饮水非常紧张。地下水枯竭了,城市也就无法生存了。
中国地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山脉多是东西走向,起着抵御寒潮南侵的作用,冻灾大为减少。美国的山脉则大多是南北走向,从北冰洋袭来的寒潮,可以长驱直入,直至南部的亚热带。所以美国种柑桔的地方,每棵树都有一个煤气烟管,以防霜冻。一九六○年最大的一次寒潮把最南部的许多树木都冻死了。我国因有东西走向的秦岭、大巴山,阻挡冬季北来的寒潮,使四川和长江以南免受寒潮的侵袭。所以我国广大面积的亚热带到处适宜种植柑桔,也不需要防霜冻措施。
就气候来说,中国的降雨量不象美国多而均匀,容易发生旱涝灾害,这是不足之处。但也有有利的一面。雨量集中于夏季,正是植物生长需水量最多的季节。多水和高温十分有利于作物生长。雨量集中,还给我国东部三大平原的盐碱地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在植物生长季节雨水可把土壤中的盐碱冲洗掉,作物就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中亚的盐碱地都没有这个条件。那里夏旱冬雨,作物在生长旺盛季节由于盐分过重而生长发育困难。
中国所处纬度低于美国,因而亚热带面积大一些,并有部分热带。全国大部地区无霜期比美国长。两广、福建、云南等省区南部基本上全年无霜,因而出现了与马来亚相似的热带作物和天然植被。这是美国显然不如我们的。
中国的亚热带(长江以南、南岭以北),与同一纬度的北非、西亚和中美北部相比,也是得天独厚。后三个地区全年干旱,形成干旱的荒漠。我国的亚热带却是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四季常青,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的一块宝地。这一地区,至今还生存着其他地区早已成为化石的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银杏、金钱松、水杉等等,叫做“活化石”。在美国的同纬度地区,西部是干旱区,东南部虽属季风气候的亚热带,但面积很小,土层浅薄,排水困难,而且常受寒潮影响,一年只种一季作物,更谈不上象我国亚热带这样丰富的植物资源了。
农业现代化,如何走我国自己的道路,首先就是要克服各地区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我国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发展农林牧副业必须符合生态规律
发展农、林、牧、副业,主要是发展植物生产和动物饲养。动物靠植物生活。植物离不开一定的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等物质,这就是直接的生态条件。各种植物都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因此,从发展农林牧副业出发,分析地区特征,必须从植物的生态条件来考虑。即不能孤立地谈地区特点,也不能单纯强调植物种类,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这就是因地制宜。
所谓肥土或瘦土、高产作物或低产作物、良种或劣种,都不能孤立地去看,而是要同一定的条件联系起来看。适于某种作物的土壤,对这种植物来说是肥土;反之就是瘦土。同一种作物,种在适宜的土壤上是高产作物;反之就是低产作物。例如,我国东部亚热带,有大量红壤和黄壤,长期以来被称作“低产田”。说它是低产田,实际上是在缺乏石灰和其他肥料的情况下,对水稻、玉米、小麦、黄豆等作物而说的,但对茶叶、油茶、花生、烟草、红薯等来说,在少量施肥的情况下反而是好土。同样,在玉米、水稻生长良好的土地上如种茶叶、油茶等,却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在北方大家都说盐碱地不好,其实轻质盐碱地对甜菜、红花等作物却是好地。毛竹在亚热带生长茂盛,到热带就不行,因为它怕热;到温带也不行,因为它怕冷。
从植物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有些地方搞“人造平原”、“改土”、造林单一化等做法,是值得考虑的,或者根本就应当制止。
一九七五年,南京郊区的一个生产队,动员了成百上千的群众,铲丘陵和低山,大搞“人造平原”。其实,在那些低山和丘陵上种用材林,栽果树,或者造梯田搞水旱轮作,不是很好吗?这样的“愚公移山”实在没有必要。
一九六三年,在川北丘陵地区,也曾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在那里挖山填土,搞所谓“改土”,每改一亩的成本是一千至三千元。“改土”以前,丘顶上种植要求排水好、适应薄土层的花生、甜薯,丘坡上种小麦和玉米,丘底下栽水稻和小麦,基本上适应作物的生态条件。改成稻田以后,在没有拦水的条件下,只能变成“望天田”。这样做,既不讲经济核算,又不符合生产实际。
今年二月我到广西调查,看到某些山区,长期以来,根据上级农业部门的指示,“砍了杂木种杉木”,强调要“成片种杉,种杉必须全垦”,把原有的一些珍贵的阔叶树一砍而光。杉木,作为速生树木,是要在亚热带土层深厚、比较阴湿的山区,才能长好。而在其他生态环境,特别是两广一带的南部就不行。因此,那里种了十年的杉木都成了一棵棵“小老树”。而且,由于破坏了原来的森林结构,搞单一化,对土地养分循环大大不利,而全垦又引起了水土的严重流失。这种做法必须制止。
中国的自然条件,比美国、苏联和加拿大等国都复杂得多。即使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例如一个县,一个社,甚至一个大队,同时就有不同性质的各种土壤,千差万别,错综复杂。同一座山的山顶、山坡、山脚的土质就大不一样,这为开展多种经营、种植多种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不能在生产指导上搞“一刀切”。从发展农、林、牧、副业的生态规律的角度来说,“以点带面”的口号是不正确的,容易使人们不顾具体、复杂的生态条件而生搬硬套,这方面我们已经吃过很多、甚至是很大的苦头。应当以“点面结合”这个比较确切的口号代替“以点带面”的口号。
总之,自然界的山、水、气候、田、土、动物、植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破坏了其中一个环节,就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我们在规划和发展农林牧副各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生态规律,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几个具体意见
一、要重视开发我国东部亚热带地区
我国的亚热带,特别是它的东部地区,是一块宝地。但我们对这一地区的山地和丘陵红壤地区是重视不够的。我们对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情况了解得比较多,做了较多的实地考察。但对人烟稠密、自然条件优越的东部地区考察了解却很不够。其实,在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宜垦荒地,虽然每一地块不如西北那样大,但小块连成大块,总面积就可观了。那里雨量丰富、无霜期长,一年可种两季或三季作物;而且红壤土层深厚,只要施用石灰和其他肥料,粮食就能高产。特别是灌溉后绝对不会发生土壤盐碱化或风沙危害的反作用。从近期来说,不宜强调往西北移民,以免破坏畜牧用的草场,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沙化。要接受过去因滥垦而发生不良后果的教训。目前先把东部地区的荒地开发起来。虽然农场规模小些、人数分散些,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开发西北
(一)在土地利用的方向上,在大部分地区应以畜牧业为主。
(二)农业只应限于绿洲有条件灌水、排水的地方,不宜过分扩大。有些已垦的盐碱地或沙土,应当尽可能地退耕还牧。
(三)西北有许多耐旱的经济作物,应加强研究,如有特殊用途,可变野生为栽培。这几年,美国在荒漠地区发现一些可做橡胶、工业用油、食用油等的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植物。它们耐旱力强,需水很少,已变野生为栽培。同样,我国西北地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也可能把某些野生经济植物变为家生。
(四)关于改造沙漠,应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针:对半干旱地区人为造成的沙漠,应大力治理;对干旱地区的某些边缘地带进行小规模治理是必要的,但是对全国十几亿亩沙漠的大规模治理,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大片大片的沙丘,鳞次栉比,高的一百多米,一般的都有五十米,近期是无法改造的。例如,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沙漠之一,雨量一般在五十毫米以下,甚至全年无雨,就不能改造。
三、三北地区防护林带的建设问题
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营造防护林带,对保护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作用极大。但是三北地区地域辽阔,自然条件非常复杂。造林必须根据具体的自然条件,首先是水和土壤的条件,考虑到植树能否成活。有些地方既无水,土壤中又含有大量盐碱,甚至全是石膏层,树木根本无法生长。一九五八年,甘肃省动员万人在戈壁滩上造林,一棵未活。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能搞则搞,不能搞的则不搞,免得劳民伤财。有的地方可以搞“带”,更多的地方要搞成“体系”。不能图形式,强求一律。解放初期东北搞类似“绿色万里长城”的防护林,因未考虑生态条件而失败的教训,应当记取。苏联的斯大林改造自然的大规模营造防护林带的计划,在我国解放初期曾大力宣传过,我们虽然看到画在图纸上很好看,却没有看到真正的林带,这个经验也值得借鉴。“绿色万里长城”的提法,会引起误解,可能会使人们不顾自然条件,强求搞连续不断的“长城”,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很赞同建设“防护林体系”的提法。
三北地区营造防护林,当前第一期工程应放在东部(东北、内蒙古、宁夏一线)农、牧地区最需防护的地带。
要注意保护沙漠里原有的植被。准噶尔盆地的梭梭林大都被砍光了。首先要把已被破坏的林、灌、草恢复起来,或进行人工培植。要选种耐旱树种。栽树要节约用水,注意水分平衡。在水源很缺的农、牧地区,栽树面积不宜过大,以免夺去农作物和牧草用水,影响农、牧业。应当全面考虑农林牧副业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