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首都建设中的无政府状况急待改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6
第2版()
专栏:

首都建设中的无政府状况急待改变
新华社记者、本报记者述评
编者按:城市建设中的无政府现象,首都北京和其他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相当多的城市至今没有一个长远的建设总体规划,有些城市即使有个规划,也没有权威机构去执行,这就使城市建设中出现了不少严重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建设。这是同实现四个现代化关系极大的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今天,如何把首都的城市建设搞得更好?首都人民、全国人民以及许多外国朋友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解放三十年来,首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新建房屋面积相当于旧北京原有建筑面积的三倍半,工业总产值相当于解放初期的一百七十多倍,北京已经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生产城市。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但是,由于多年来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加上我们对现代化城市建设缺乏经验,首都建设中存在着不少严重问题,有的同志把它概括为长、散、乱、费几个字。
长,就是基本建设战线越拉越长,建设周期越拖越长。长期以来,每年的建设计划大于施工力量,施工力量又大于建筑材料的供应能力。全市每年的基建项目有上千个之多,大家都唯恐自己上不去,结果是你挤我,我挤你。据去年普查,在京各类建设项目达四千三百多个,其中投资五百万元以上的就有一百九十六个,除已投资的部分外,要全部完成这些项目,还需投资六十五亿元。
散,就是各单位自行其是地分散建设,造成“骨头”和“肉”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商业、服务、医疗、文化等生活公用设施严重不足,水、电、煤气、热力等供不应求。由于市政建设不配套,去年有几十万平米的新建住宅,不能交付使用,不少工厂由于限水、限电、限制煤气和蒸气,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乱,就是一些单位,不执行全市统一的建设规划,不听从规划部门的管理,强占地皮,乱搞建筑,破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建筑风格的协调美观。据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五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市违章建筑达一百万平米,平均每年有三十多万平米。这种现象至今仍然不断发生。全市本来不多的公共绿化地,近十几年来竟被挤占了四百三十公顷,相当于二十个中山公园的面积。铺设地下管道,由于投资、材料缺乏统一计划和综合平衡,上下水管道、煤气、热力、电力、电讯等各方面往往不能同时配套建设,以致马路修了挖、挖了修,重复施工,难怪有人说:“我们的马路该装上条拉锁”。
这些混乱现象,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很大浪费。由于考虑不周,有的重大建设项目,设计好了又另选新址;有的耗水量很大的企业却建在缺水地区,不得不花费大量投资远距离引水;有些单位在人口稠密地区乱设污染和噪音严重的工厂,影响市容和居民健康,不得不迁往郊区。前些年,有关部门盖了一百五十万平米的简易楼房,质量很差,用者叫苦,拆之可惜。
首都城市建设的无政府状态,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严重的后果。今后,高层大型建筑、现代化的企业和科研设施日益增多,基建投资动辄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元,建设中的这种无政府状态如不赶快纠正,后果将更加严重,解决起来就更加困难了。这是一个急待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造成无政府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多年从事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同志认为:
第一,要有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首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各项建设发展和城市管理工作的依据。本来,北京市早在解放初期就开始研究,并于一九五七年拟订出首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初步方案。但是,近十几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这个规划方案被停止执行,规划管理机构一度被取消,许多规划资料被销毁,致使城市建设中的无政府状态日趋严重,违章建筑急剧增加。事实证明,城市建设如果没有一个总体规划,各项建设就无章可循,必然盲目发展。这个教训,现在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又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搞好首都的现代化建设,这是一个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建设发展的大问题。目前,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抓紧修订这方面的规划。总体规划一经制订,就应成为指导首都城市建设的权威性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坚持其严肃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要制订有关城市建设的法规和管理制度,保证总体规划的实施。
第二,必须有个权威机构,把首都城市建设统管起来。首都的城市建设,涉及中央党、政、军、民各个领导机关,单靠北京市来管理,困难很多。北京主管这项工作的城市规划管理局,对于那些不符合首都总体规划的新上项目和违章建筑,无力改变和制止。如果没有一个有权威的首都建设规划管理机构,城市建设的混乱状况是很难改变的。只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才能做到统筹规划,严格把关,使首都各项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有计划地进行。
第三,要逐步改革现行的基建计划体制,实行统一建设。造成首都城市建设中的无政府状态,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基建投资办法,是按条条下达,分散建设。这同首都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产生了很多矛盾。现行的基建投资办法,各单位由于受资金、材料、地皮和种种条件的限制,很容易形成只想局部,不顾全局;只为眼前,不思长远。由于见缝插针进行建设,既影响了首都建设的统一规划,又不利于旧城的逐步改造。在北京城区的二千八百万平方米住房中,解放后新建的占一半以上,但大多藏在旧房之中,成街成片的新楼群不多见。这就是撒胡椒面式的分散建设造成的后果。目前,由于分散建设,许多单位搞的建设项目自成体系,大而全,小而全,一组办公用房,围成一个大院,既有礼堂、食堂,又有医务室、招待所、幼儿园。这种搞法,同现代化城市格格不入,同社会化背道而驰,也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不改变现行的基建计划体制,不解决统一规划与分散建设的矛盾,就很难搞好首都的现代化建设。一九七五年国务院关于北京市城市建设的一份文件中曾经明确指出:在北京进行的各项建设,都应该接受北京市的统一管理,执行统一的城市建设规划。一般民用建筑,实行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分配,并逐步实行统一管理。根据这一指示的精神,首都的基本建设应当实行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分配、管理“六统一”。在北京的民用建筑投资和相应的建筑材料应集中起来,结合改造旧城和发展郊区小城镇,由北京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成后分配给各单位使用。如果采用这种办法,首都的城市建设将会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第四,要从根本上改变首都城市建设中的无政府状态,还要加强对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研究。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门科学。比如,市政工程、民用住宅、商业服务网点和文化、医疗等公用设施的投资、建筑面积,在城市建设中各占多大比例?在旧城改造中,如何保护名胜古迹,把现代化建筑同北京文化古城的特点、建筑艺术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又比如,首都市区和郊区小城镇的建设,怎样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如何从北京的特点和资源条件出发,有选择地发展北京的工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等等。我们应该就这些问题,总结三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吸取外国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今后制订首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加强管理工作的科学依据。
总之,首都的城市建设,涉及在京各部门、各单位,不论是中央机关、驻京部队,或是市属单位,都要从搞好首都现代化建设这个全局出发,凡不必建在北京的工程,不要在京建设;被批准建在北京的,都要严格服从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只要加强集中统一的领导,有一个权威性的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加上各个方面同心协力,把首都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就大有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