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石油危机”是谁造成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6
第6版()
专栏:述评

“石油危机”是谁造成的?
新华社记者 钟冬
当前,被称之为“第二次石油危机”的阴影笼罩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不顾一切地抢购石油,在他们的国内出现了等候加油的延续数公里以至十数公里的汽车长龙和焦躁不安的人群。各国纷纷采取“自愿”和强制措施,对燃料油、工业用油等均实行配给,影响到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人心惶惶,一派紧张气氛。六月底在东京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主要议题就是“对付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共同战略”。会议达成了一些协议,但能把“石油危机”缓和到什么程度,仍然是个疑问。
这一次石油危机是怎么造成的?西方有些人把责任推到由第三世界十三个产油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身上。这是不公正的。事实如何呢?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美国最近的民意调查说,百分之六十二的美国人认为‘石油危机是制造出来的’,‘制造危机’的是以美国政府为首的国内决策人和美、欧的国际石油资本。”这就基本上道出了问题的症结。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伊朗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出现石油减产和一度停止出口,确曾造成了国际石油供求的一些差距,但这个差距远没有达到全面性的“供求危机”的程度。而且在伊朗暂停出口的六十八天中,沙特阿拉伯等曾增加石油日产量,弥补了一部分短缺。香港《经济导报》的一篇文章认为,说“供求危机”“是夸大其辞的”。文章援引由西方二十个工业国组成的国际能源机构的数字说明,“西方国家石油基本供求的差距只是每日一百五十万桶,相当于总需求量的百分之二点九”,“要填补这个不敷之数,应该不存在太大的困难。”何况,西方大石油公司和各国手里的存油量足够半年以上之用!暂时绝无出现“油荒”之虞。今年三月五日起伊朗恢复石油出口,连美国能源部长施莱辛格也认为,供求之间已处于“微弱平衡状态”。但是,西方石油垄断公司以伊朗石油供应短缺为借口,趁机兴风作浪。如美国的石油公司就把对消费者的石油供应削减百分之十至十五,造成了石油市场的紧张气氛。更有甚者,西方工业国之间掀起了抢购石油的风潮。五月下旬,美国政府为了填补出现亏空的石油战略储存,宣布对燃料油等的进口给予每桶五美元的补贴,带头鼓励和刺激了抢购石油的势头,其它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也赶快参预抢购。这样就使国际石油市场上已经处于“微弱平衡”的状态一下子变成了供求差距拉大的紧张局面。据石油输出国组织主席奥泰巴说,工业化国家“每天从世界市场汲走一百五十万桶石油”,他们“从市场上拿走这么多石油,造成了石油的短缺状况”。
同石油短缺相联系的,是油价飞涨问题。这个石油“价格危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事实是,最先起来哄抬油价、从中牟取暴利的,是西方国家的石油垄断公司。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写道:“这些公司,通过一些阴谋手段,故意造成石油短缺,然后无理地强行提高油价。”今年二月,阿联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三国石油部长(大臣)举行了会晤,磋商防止西方公司肆意提价,以维护石油输出国组织所确定的价格。当时市场油价已被抬高到每桶二十美元以上,超出该组织定价的百分之七十。后来在荷兰的鹿特丹等现货市场上,竟出现了石油投机风潮,每桶石油的自由售价涨到二十五至三十美元,有的竟高达四十美元,比石油输出国组织当时的定价高出一倍以上。
使用哄抬油价等手段,西方石油垄断集团今年上半年普遍获得了暴利。世界头号石油公司——美国的埃克森石油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润高达九点六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七点四,创该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季度纪录。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克利夫顿·加文说:“所有石油公司都从抬高国际石油价格中获得了好处。”
至于石油输出国组织,一九七七和一九七八两年油价始终冻结不动。它不愿看到西方已经脆弱的经济因油价提升而受到更大影响,反过来又使产油国正在发展中的经济和建设事业随着遭受挫折。只是在西方市场上油价有如脱缰之马毫无约束的情况下,该组织才对自己的油价作了调整。近几年来,由于西方通货膨胀、美元贬值、工业品大幅度涨价等因素,已使第三世界产油国蒙受重大损失。按西方的统计数字,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八年五年中,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油价只提高百分之十六,而同期内各成员国从西方进口的商品价格却至少上涨了百分之五十。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重要产油国还提前多采自己地下的宝藏原油,以填补世界市场原油短缺和抑制油价。伊朗石油停供时,它们是这样做了,前不久市场油价继续猛涨,沙特阿拉伯又一次宣布将在今后三至六个月内每天增产原油一百万桶。哈立德国王发表谈话说:“我们生产的石油大大超过我们的需要。我们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作出贡献。”
当前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所谓“第二次石油危机”,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其寄生性和腐朽性更加暴露了。尽管它在战后一段时间里,在某些国家发展还是迅速的,但也是很脆弱的。近百年间,亚非拉的石油曾是帝国主义廉价掠夺的极重要资源,曾经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就了它们的文明和繁荣;同时也形成了它们的生产和生活对石油的极大依赖。在第三世界产油国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今天,石油的产销一有风吹草动,西方国家的政府就紧张,社会就动荡,而石油垄断集团和各色投机商就兴风作浪,抢购囤积,哄抬油价,大发横财。
当前“石油危机”的紧迫感,还同苏联的石油战略有关。苏联“南下”政策的加紧实施,日益逼近西方世界传统的石油供应基地波斯湾及其石油航道,日益威胁西方国家的“生命线”。这一严酷的现实加剧了美国及其盟国的紧张心理,促使它们只能加快而不能放松其石油的战略储存。苏美两霸的争夺构成了西方“石油危机”的一个深刻背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