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努力加强高等学校的基础课教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7
第3版()
专栏:

努力加强高等学校的基础课教学
本报记者述评
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加强基础课教学,提高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水平。这两年来,各大学基础课的课程增加了,内容加深了,都在努力加强基础课教学。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十年的破坏,目前大学基础课教学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数量不足,相当多的教师业务水平不高;二是基础实验手段严重不足,仪器设备很少,而且又旧又破,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实验只能开出一部分。这两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等学校的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基础实验课。从记者最近在武汉访问的六所各类大学来看,这些基础课约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三,专业课占四分之一,而基础课教师只占全体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为专业课教师及科研人员。也就是说,四分之一的教师承担着四分之三的教学任务。因教师少,很多基础课只能上大课。由于目前电化教学手段还很缺乏,大班课效果差,特别是外语和实验课,每班人数太多,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大为减少。同时,由于教师少,习题课、答疑课、批改作业、辅导等工作也就不充分,致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不到进一步巩固。
从基础课教师的构成来看,教授、副教授少,老教师少,学术上有成就的少,中、青年教师多。青年教师目前一般还不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在中年教师中,文化大革命前综合大学本科毕业的,只占百分之二十五。中年教师因文化大革命中断了教学与科研,现在对基础理论的新发展,对新的测试、分析、计算技术不熟悉。因此,相当多的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由于基础课教师工作负担重,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从事进修提高;加之提职称时,按现行规定,比较侧重科研成果,而教基础课又难于出科研成果,所以很多教师愿意搞科研,不愿搞教学,愿意教专业课,不愿教基础课,尤其不愿带基础实验课。这也是当前影响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再看基础实验的状况。文化大革命中,很多实验室被拆、改、占了,目前各校都在努力恢复,但大都还未恢复到文化大革命前的水平。仪器设备,不仅现代化的少,就是传统的常规设备也不足。电子计算机,只有个别大学有,而且功率很低。华中农学院只有陈旧的普通显微镜,连染色体的数目也数不清,更不用说观察染色体的细微结构了。各校的仪器设备,大多老化严重,精密度差。损坏的设备很多,有的学校达百分之三十五。因此,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实验,各校都开不足。武汉大学最好,也只能开百分之六十。华中农学院只能开百分之三十七。各校平均为百分之五十。这不能不说是个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坐等国家给人、给钱、给物。各校在教师力量、实验手段方面,都还有潜力可挖。问题是要下决心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作适当调整,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记者所到的几所大学都在作这方面的努力,并且取得了成效。他们的决心和做法值得提倡。
首先是使教职工进一步明确大学教学的重点,认清加强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武汉大学派人访问科研、生产部门,了解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用人单位都要求大学培养出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业面宽,适应性较强的毕业生。这些活动,使教师们明确了大学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基础课。华中工学院把加强基础课教学作为党委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性措施来抓,把百分之八十的学时、百分之八十的教学经费,都用于加强基础课教学。
领导带头教基础课。武汉大学物理系系主任本来专长核电子学,他带头担任基础物理课的教学任务。两个副系主任,都专长金属物理,一个担任原子物理的辅导课,一个担任光学实验课。在他们的带动下,物理系有一半以上教师积极地担任基础课教学任务,有力地加强了理科各系物理学这门重要基础课的教学。
提职称时,注意掌握政策。既重视科研成果、学术水平,也重视教学经验与效果。武汉大学提职称时,优先考虑基础课教师。好几个长期教基础课、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讲师,虽无具体的科研成果,也被提为副教授。这就调动了教师教基础课的积极性。
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基础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有的学校有计划地安排基础课教师从事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使他们作出成绩,提高学术水平。各校都设法安排基础课教师轮流进修。这些措施,起到了稳定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集中力量加强基础实验手段。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华中工学院、武汉大学都集中教学设备费的百分之八十用于基础实验。同时,重要的通用的测试、分析、计算设备,由学校集中起来,加强管理,统一安排,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些学校发动教师、技术人员、工人自力更生修造设备,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更值得提倡。华中农学院教学仪器修配组,近两年来,每年修复几百件仪器设备,为基础课教学作出了贡献。武汉大学原没有原子吸收光谱仪,某工厂有一台进口的,坏了,学校派了三名教师去帮助修复。回校后自己设计了一台,由校办厂制造出来,某些性能超过了这台进口货,解决了教学的急需。各校在自力更生解决基础课实验手段方面都有潜力可挖,只要物资部门给予支援,有关单位加强协作,同时对那些修造仪器有成绩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是大有可为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边缘科学的兴起,大学基础课的比重还将增加。基础课教材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对基础实验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国家有关部门不及时采取措施,基础课教学中的矛盾将会更加尖锐。这两年入学的学生,三、四年后才毕业参加工作,那时,整个国民经济经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对人材的要求将更高。如果他们基础课学得不好,那就很难适应那时建设的需要。因此,要在教学经费和对教师提职称、超过工作量的劳动报酬、奖励等政策方面作适当调整。另外,今后还应注意把足够数量的、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充实到大学基础课师资队伍中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