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中等教育结构究竟怎样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7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中等教育结构究竟怎样改革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从吉林省的情况来看,目前中等教育结构确实不能适应整个教育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中等教育中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不协调,不利于为四个现代化培养多种人材。
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需要大批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材,也需要为数更多的中级、初级技术人材,和大批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劳动后备军。文化大革命前,中等教育中各类学校的比例比较协调。当时是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农)半读学校并举,国家办学与集体办学并举,较好地处理了需要与可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调动了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吉林省一九六五年有中等学校(包括初中、高中两段)三千二百四十九所,其中全日制普通中学六百二十二所,约占总校数的百分之十九点二;半工半读中学一百一十四所,约占百分之三点五;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职业学校二百一十八所,约占百分之七点三;农业中学二千二百八十五所,约占百分之七十。差不多有一所全日制普通中学,就有四所农中和半工半读的中学。从高中阶段看,一九六五年普通高中学生约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三点七,中等专业、中等技术学校学生约占百分之二十八点八,半农(工)半读学生约占百分之二十五点五。这些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人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文化大革命中停办了农业中学和一批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一九七八年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学生人数只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四点五。文化大革命前的两千多所农业中学绝大多数没有恢复,正在恢复和重办的只有十所,而普通中学却发展到二千二百九十五所。这样,就使各类学校比例失调。目前,初中毕业生大部分都要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只有极少数人进入其他各类学校学习;而高中毕业后能考上大学的,却只有百分之三左右,其余百分之九十几要就业。例如,一九七八年长春地区各部门补充一万五千二百人,由部队复员转业来的近六千人,大专毕业分配来的五百四十八人,中专、中等技工学校分配的只有二千二百人,其余六千三百多人全都是普通中学毕业的知识青年。这些青年百分之六十左右进入建筑部门,百分之二十左右进入工业部门,百分之二十左右进入财贸和其它部门。他们由于在校期间学的仅是普通文化知识,缺乏从事各项建设事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会做工,不会经商,什么都要从头学起。
在农村,这种矛盾更突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展,需要大量的能掌握农业机械、农业动力、农业化学、农田水利、农田管理、作物栽培、农副产品加工等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的人材。可是,农大毕业的学生有限,农业中学停办了,农村普通中学又不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使农村得不到急需的人材。
二、初中、高中和大学之间的比例不协调,不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近年来,吉林省普通中学、特别是普通高中人数骤增。一九六五年,普通中学学生是三十九万多人,现在达到二百三十五万多人,增加五倍。一九六五年,全日制普通高中八十五所,在校学生四万五千多人,约占当时普通中学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一点六,除城市外,差不多平均每个县只有一所高中或完全中学。一九七八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达到一千九百零二所,在校学生有七十四万九千多人,约占全省普通中学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一点三。人数比一九六五年增加近十六倍,校数增加了二十一倍多。一九六五年,高中毕业生是一万一千多人,今年达到三十五万多人,增加约三十倍。文化大革命前几年,两三个高中毕业生中,有一个升入大学。今年,在三十几个高中毕业生中,才有一个能升入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受生产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状况的制约。大学招生人数的增长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那么多的高中毕业生的升学要求。同时,普通中学,特别是普通高中发展太快,也给中学教育本身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一、经费不足。长春地区一九六五年高中教育行政费每人十元八角,现在降到一元;开班费每人四十元,现在降到十元。二、师资数量不足,质量差。长春地区一九六五年大专毕业的教师占中学教师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一,现在却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八点三。由于缺教师,有的学校开不出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三、校舍不足。由于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基本建设跟不上,因此校舍很紧张,许多学校只好实行二部制。四、缺乏必要的设备。很多学校没有理化实验室,有的学校甚至连学生的桌椅也不够。
以上情况说明,现在的中等教育结构同国民经济水平很不适应,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中等教育结构究竟怎样改革?我们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调整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关系,实行多种形式办学。
首先,对普通中学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保证普及小学教育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初中,适当缩小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调整普通高中的布局。当前,要适当控制或放慢普通高中发展的速度。每个县首先要集中力量办好重点中学,根据需要与可能,再办好二、三所普通高中或完全中学。
其次,大力发展农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逐步使这类学校的比例大于普通中学的比例。为此,要在城镇和工矿企业集中的地方,充分发动各行各业创办中等技术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在农村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中学。同时,大力支持厂矿企业、城镇街道举办木工、缝纫、理发、烹饪等各种职业训练班,招收待业的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入学。在保证重点中学巩固、提高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将城乡一部分具备条件的普通中学逐步过渡到半工
(农)半读学校,待条件成熟后,有些学校可以改成建筑、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等各种专业性质的技术高中或职业学校。
再次,普通中学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注意技术教育,使学生毕业后,如果考不上大学,也具有一些从事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