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信访工作者的呼声——访河南省信访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7
第4版()
专栏:

信访工作者的呼声
——访河南省信访处
去年一年到今年头四个月,河南省的信访数量比一九七六年增加了四倍多,但信访工作人员只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因此一个时期中信件积压很多,信访工作者疲惫不堪。他们概括为:“会上有人找,上班有人缠,家里有人等,路上有人拦。”有时还遭到围攻、谩骂、夜袭,弄得信访干部压力很大,吃不上,睡不好,应该直接处理的问题也没有力量认真调查研究,只好将成批的来信往下转,转到下面迟迟得不到解决。向地、县级发公函不少,能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答复的不多。有人说,信访工作上面压,下面顶,中间扯皮,实在难办。有些领导也认为信访干部没做好工作,上访的群众也不满意。
为什么有些案件,申诉多年得不到解决呢?信访处的同志讲,原因很复杂,大体有以下几个:
一、问题涉及基层干部本身,上面有人包庇或下面无政府主义严重。信转下去,适合口味的就办,不适合口味的就不办。或者问题虽早已查清,就是不愿办。对上面转下的案件,又顶又拖。
二、主管干部心有余悸,不敢落实政策、承担责任,怕下次运动挨整。
三、干部对衡量案件是非的标准不明确。例如历次运动遗留的积案,怎样衡量错与不错或处分的轻重?是以当时的政策界限来衡量,还是以现在的眼光看?
四、某些地、市、县委的领导不重视,不能正确处理信访工作和工作重点转移、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系。明明是群众给某领导者本人的来信,他却全盘推给信访处,自己不过问。
河南省信访处的同志建议:
一、省一级的各专业局、委都要加强信访机构,配备人力,做到归口处理,全党动手办信访。这样容易掌握案情,深入细致地解决问题。如一机部曾派人携卷到省机械局来调查案件,这种做法非常好。
二、组织那些尚未安置的干部和长期不工作的干部参加信访工作,分担一些任务,哪怕是临时抽调也可以。
三、各地、县都要重视信访工作。应该使本地区、县的信访案件就地解决,尽量减少到省和中央信访的数量。此外,还应对中央和省转去的信访案件积极调查处理。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