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按照国家计划和城乡市场需要 林甸县积极调整县办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8
第2版()
专栏:

按照国家计划和城乡市场需要
林甸县积极调整县办工业
据新华社哈尔滨七月二十五日电 黑龙江省林甸县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国家计划和城乡市场的需要,今年在工业内部积极进行了调整工作,使县办的三十一个工厂,厂厂“有饭吃”,户户有活干,开足马力搞生产,不断取得新成绩。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不久前在这里召开全省工业增产节约经验交流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林甸县调整县办工业的主要做法是:
一,对无原料、无销路或原料不足、销路不广的企业,帮助他们转产有原材料来源的缺门短线产品,或者另辟生产门路,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前两年,这个县已对无原料的弹棉厂和技术、工艺不过关的化纤厂等企业实行了停建或停产。今年又帮助一些工厂转变了生产项目。县炸药厂的产品滞销,而国家需要的乳制品却没有工厂加工。根据这个情况,县工业部门帮助炸药厂增添一些设备,转产乳制品。县针织厂原来只生产棉线手套,由于原料不足和市场销量的限制,年产量不能超过十万副。县里就鼓励他们走出工厂搞社会调查,寻找生产门路。现在这个厂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十七万副尼龙手套和五千件尼龙衫的生产任务,使企业恢复了生机。
二,对有原材料而产品又适销对路的企业,县里就帮助他们开展革新、改造、挖潜,提高生产能力。
一九七○年建成投产的县磷肥厂,经过五次大的技术改造,在“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方面达到了国家要求,生产能力也不断提高,去年被化工部授予“红旗单位”称号。今年县里又帮助这个厂在增加产量的同时,积极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的技术改造,改为生产磷酸铵高效复合肥,为农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肥料。
三,对老设备、老工艺、老产品的
“三老”企业,帮助他们从技术改造入手,积极找活干,增加花色品种,使产品与城乡市场特别是与农村的需要相适应。
县制鞋厂近几年来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组织有关人员到哈尔滨等城市的一些先进鞋厂学习新技术、新工艺,自制了注塑机和注塑鞋模具,改造了原有设备,使生产能力由年产三万双增加到二十万双,花色品种也大大增加。现在,这个厂的产品在省内市场很受欢迎,订货单位增多。生产农用机具的县农具厂,随着社队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机具数量的饱和,生产能力发挥不出来。县里就引导他们积极揽活干。他们发现农村缺少小型机械的零配件和抗旱用的大水桶,就组织原料,大批生产,支援了农业。通过技术改造,全县五十五种主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已全部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有的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积极调整工业布局,引导企业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过去有些生产项目本来一个企业就能承担下来,却铺开了许多摊子,造成互相争原料,浪费很大。今年这个县根据国家计划和实际需要,首先把全县八个铸造车间合并成三个,大大节省了人力、厂房、原材料和资金,而且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调整工作积累了经验。
林甸县通过前一段的初步调整,县办工业的布局比较合理了,产品适销对路,企业生产任务饱满。今年上半年在缺电的情况下,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得比往年好,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四点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