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开会要着眼于切实解决问题——福州丝绸印染联合厂冯国汀谈纺织部一次专业会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8
第2版()
专栏:

开会要着眼于切实解决问题
——福州丝绸印染联合厂冯国汀谈纺织部一次专业会议
最近,记者到福州市纺织公司采访,听到许多同志对去年十一月纺织部召开的一次专业会议的会风倍加称赞。我们到福州丝绸印染联合厂访问了会议的参加者冯国汀。他感慨地说:“我到厂十九年了,全国性的会议参加了不少,象这次会议的开法,对我来说还是破题儿第一遭。”
那次专业会议是在苏州召开的,专门研究丝绸行业挖潜、革新、改造的问题。会议的会风好就好在横扫了林彪、“四人帮”那套形式主义的东西,恢复了党的优良传统。
首先是会议的主持单位派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好会前准备工作。福州丝绸印染联合厂去年准备扩建织绸车间,增加五十台丝织机和一些辅助配套设备,使年产丝绸的能力提高五十万米,作为挖潜项目上报纺织部。部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就亲自到厂里来,听完汇报以后,又在厂区内外仔细察看了一遍,摸清了底细,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会前半个月,部里就发出通知,规定了汇报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工厂原有规模和拟增加的规模,原有厂房面积和新扩大的厂房面积,现有设备和需增加的设备等,同时,还要求到会的工厂代表,带上项目计划任务书、工厂平面图和已建、在建厂房的照片,以备审查。这都是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紧紧围绕着会议的中心议题。
其次,开会的时候,纺织部着眼于解决问题,不留“尾巴”,使代表们回厂后,能迅速组织行动。会议既没有什么开幕式,又没有空洞的大报告,开始只讲讲形势对纺织工业的要求,接着,就由各地区、各单位汇报情况。汇报将代表分成几个组,部里同志分头到各组听取汇报。汇报的代表不再重复书面材料上的内容,只着重讲透本单位为什么要这样挖潜、革新、改造,还存在哪些困难。在汇报过程中,代表和部里同志都可以提出问题,互相商量。汇报结束后,各地区、各单位的代表就在住地制订规划,然后进行第二次汇报。这些汇报的要求都相当严格,代表们称之为“考试”,因为从汇报中,能检验出各单位的领导对这项工作,是认认真真地抓,还是“光挂帅不出征”,当“甩手掌柜”。只要情况汇报得具体清晰,规划制订得切实可行,代表便可回厂,否则就得重新准备,再进行
“补考”。与会代表回厂时间也不强求一致,快者两天以后,慢者也不超过一星期。这样,会议也就没有冗长的总结报告,也不举行闭幕式。
第三,会议之后,纺织部的同志又马不停蹄地下厂检查,防止“人走茶凉”,拖拖拉拉不落实。冯国汀离苏州时,因另有任务,没有直接返回福州。十天以后回厂一问,部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已到厂里检查过了。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会议坚持厉行节约,不搞铺张浪费。会议代表没有住宾馆,全住在苏州市的苏纶纱厂的招待所里。会议代表多,住不下,就把大会化小,分成两批进行,南方的代表先开,然后北方的代表再来。代表们的伙食,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办,会议开始不“接风”,结束时不宴请,也不供应削了价的当地“处理品”、“试销品”。
听了冯国汀同志的介绍,我们思绪万千。当前,我们接触到的不少会议,往往还没开始,就抽调大批干部组成会议秘书组、宣传组、材料组、生活组以至保卫组,忙于张贴“热烈欢迎首长莅临检查指导”之类的标语,并派人四处采购物资,赶制装潢新颖的“文件袋”,编印内容陈旧的典型材料……。会议开始后,每晚安排代表连看两场电影,直到深夜。会议结束时,还要会餐,大吃大喝一顿。最后,代表们带着一包包价廉物美的“土特产”上飞机。至于会议解决了多少问题,天晓得。写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要是纺织部这次的会风能“吹”遍全国,那该多好啊!
本报记者 张瑞之 王炜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