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谈谈“兴无灭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03
第3版()
专栏:

谈谈“兴无灭资”
陈荣富
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对“兴无灭资”这一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影响巨大的口号进行讨论,这对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
我不同意陈志海同志的看法。
陈志海同志认为,“兴无灭资”的提法是文化大革命以前思想教育中很普遍,曾经成为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一个口号,并且写进了一九六○年军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因此是“无可非议”的。这种理由是不充分的。如果说“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口号就是正确的,那么“向走资派夺权”之类的口号也应当是正确的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些口号更“家喻户晓”了。至于是不是因为它写进了中央军委的决议就“无可非议”,这只要用陈志海同志在反驳吴克同志时所说的一段话就行了:“一种提法是否恰当,不能以前人是否说过或前人本本上是否写过为依据,而要看它本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那么,“兴无灭资”这一口号“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真有道理”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首先,这一口号的提出,是以对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的错误分析为依据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同志正确地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是后来却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情况,“兴无灭资”的口号正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当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资产阶级的乃至封建阶级的意识形态还会长期存在,对于它们的影响必须进行长期的斗争。我们不同意“兴无灭资”这一口号,并不是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经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化而消失,而是因为这一口号不能正确地反映和指导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第二,这一口号含义模糊,概念不明确,带有“左”倾色彩。这一口号中的“资”如果是指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那么它就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哲学、艺术和宗教观点等等。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采取“灭”的方法,显然是错误的,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只能批判地继承,而不能简单地抛弃和消灭。即使对上层建筑中阶级性最强最鲜明的部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也不能采取简单的消灭的态度。比如资产阶级的民主,资产阶级的法律,尽管它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但我们对它的某些具体形式却应当加以批判的继承和发展。至于对于资产阶级的哲学艺术,那就更不用说了,如果马克思、恩格斯不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
如果这一口号中的“资”指的是资产阶级思想,那么,对于人们头脑中的资产阶级思想也不能采取“消灭”的办法。事实上,在现今的条件下,要“消灭”人们头脑中的资产阶级思想也是不现实的,如果硬要去“消灭”它,在实际工作中必然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简单化,甚至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林彪不是高叫文化大革命就是要“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思想”吗?结果如何呢?虽然使用了最野蛮的手段触及皮肉,但资产阶级思想不是被消灭了,反而更加泛滥了。我们不同意“兴无灭资”这个口号,并不象陈志海同志所说的那样是反对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恰恰相反,正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批判和克服资产阶级思想。
第三,陈志海同志说:“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思想政治领域中卓有成效地进行的兴无灭资的斗争,对于促进我国人民的思想革命化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不符合事实。实际上,“兴无灭资”这一口号从它脱胎的第一天起,就对阶级斗争的扩大化起了作用。文化大革命前几年,政治思想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决不能归功于“兴无灭资”这一口号。相反,文化大革命前几年政治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出现的错误倾向,倒是同“兴无灭资”这个口号有关系的。大家都记忆犹新,文化大革命前对翦伯赞同志的所谓“唯心史观”的围剿,对冯定同志的《平凡的真理》、《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围剿,对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的围剿,以及对电影《早春二月》等的批判,都是在“兴无灭资”这一口号下进行的。当时,粗暴地把学术上的不同看法无限上纲,一概视为“资产阶级思想”,视为“为复辟资本主义制造舆论”,而加以“消灭”,甚至被批判的同志也被当作“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修正主义分子”而一同被“消灭”。
陈志海同志说:“正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兴无灭资’的提法在我们的政治思想领域里销声匿迹了。”这也是不符合事实的。翻开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报纸杂志,“兴无灭资”(有的地方改为“灭资兴无”)的口号俯拾皆是,而且被抬到了惊人的高度。《红旗》杂志一九六六年第八期社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在说到文化大革命的任务就是“横扫钻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横扫一切腐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封建的意识形态”后,紧接着说:“这是在上层建筑中,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兴无灭资’的极其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很明显,在这里“兴无灭资”就是“三个横扫”的总概括。类似的提法举不胜举。在“兴无灭资”的
“横扫”之下,神州九亿万马齐喑,社会主义花园百花凋零,许多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不仅被当作“走资派”、“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来批判,而且有的连肉体也被“消灭”了。“灭资”的结果不但没有“兴无”,反而带来政治局势的动乱,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社会风气的败坏。
不错,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兴无灭资”这一口号的确“销声匿迹”了,但这不是因为“四人帮”反对这一口号,而是因为“四人帮”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需要用“批判党内资产阶级”之类的口号来代替“兴无灭资”这一口号。如果不看问题的实质,只看这一口号在一段时间“销声匿迹”的现象,就认为粉碎“四人帮”以后,“兴无灭资”的提法应该得到解放,那是不妥的。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人民内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封建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也还将长期存在,针对这些影响还必须进行长期的斗争和教育。”这一实事求是的提法,必将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这种斗争和教育,扫除一切不利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障碍,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
(原载《江西日报》,作者作了删改)
今年六月五日本报发表了吴克同志《关于“兴无灭资”提法的商榷》的一封信。《江西日报》于六月十三日予以转载,并连续几期发表文章进行讨论。现在,转载其中两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编 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