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以革命为己任,奋发有为,献身四化——读者纷纷来信赞扬曹晓兰,表示要象她那样继承父辈的光荣传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03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以革命为己任,奋发有为,献身四化
——读者纷纷来信赞扬曹晓兰,表示要象她那样继承父辈的光荣传统
本报七月二十一日发表通讯《志在革命 激流勇进》以后,许多读者纷纷来信,赞扬曹荻秋同志的女儿曹晓兰同志是“革命干部的好后代,干部子女的好榜样”;同时,也对极少数依仗父母权势胡作非为的人,提出了中肯的劝告和严肃的批评。这里刊登的,就是其中的几篇来信。
——编 者
挑起更艰巨的革命重担
作为一个老革命的后代,一个领导干部的子女,怎样对待自己的光荣家庭?《志在革命 激流勇进》一文,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回答。曹晓兰同志用火一般的革命热情,填写了一份闪闪发光的个人历史,成为革命干部的好后代,干部子女的好榜样。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曾语重心长地对一些干部子弟说过:“你们的父辈为革命流过血,立过功。但他们是无产阶级的战士,没有什么遗产留给你们享用,更不会留给你们任何特权。如果说他们给你们留下什么,那就是一副更艰巨、更光荣的革命重担。”曹晓兰同志没有辜负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我们应该向曹晓兰同志学习,把父母的战功当作激励自己更好革命的动力,而不应把它当作追求特殊照顾的资本。自己的父母是老革命,就更应严格要求自己,继承和发扬父辈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拣挑重担,让父辈的光荣传统传下去,而不要往父母的脸上抹黑,拆父母的台,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革命的后代,无愧于干部的子女,才能对得起革命先辈。
中共广东廉江县委农场部 关国林
应当继承父母的什么?
曹荻秋同志的女儿曹晓兰同志虽是高干子女,但她向“父荣子贵”的剥削阶级的思想斗争,一直保持着革命家风,“党需要我在那里,那里就是我的岗位,我就要在那里好好工作”。她象一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不管撒到哪里,都能够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她不愧是革命干部的好后代,干部子女的好榜样。
然而,与此相反,青岛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的儿子竟凭借父亲的权势扰乱社会秩序,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这一好一坏的对比,向我们广大青年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革命青年究竟应当继承父母的什么?
曹晓兰同志说得好:“一个干部子女,没有享受任何特殊照顾的权利,只有继承父辈革命事业的义务。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就是对父母的背叛”。“革命的道路靠自己去走,一个人的历史靠自己来写”。这句话说得何等好啊!她讲得好,做得更好!她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自己光辉的历史。学习曹晓兰同志,我们每一个青年应当以她为镜子,照一照自己,找出差距,看看自己在继承父母的什么这一严肃问题上究竟做得怎样,那些至今存在浓厚的“父荣子贵”思想,自视高人一等,甚至胡作非为的人,难道还不应当猛醒,悬崖勒马吗?
河北省丰润县韩城
公社砖厂 张春生
鲜明的对比
你报七月二十一日的一版和三版上,分别刊登了大、小两篇关于干部子女的报道。一篇是记述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同志的女儿曹晓兰同志,立志革命、严于律己的事迹;另一篇是反映山东青岛市公安局长的儿子,在饭店里无理取闹的情况。读来,前者使人敬慕,后者则令人气愤。
曹晓兰同志的事迹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她身为高干的女儿,没有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享受任何特殊照顾,而是立志继承父辈的革命事业,走自己创业的路。她从学校到部队,从部队到农村,又从农村到工厂,不管如何遭到株连的迫害,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一直是那样保持着革命家风,艰苦朴素,乐于帮助同志们解决困难。她不管对待什么工作,总是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真正地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写下了自己的历史。这一切,无不为我们干部子女树立了一个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典范。
同样是干部子女,那位青岛市公安局长的儿子在饭店里的所作所为却使人感到厌恶。他非但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享受,而且带着这本功劳簿,到处惹事生非、横行霸道,哪里还有一点革命后代的味道?这个反面事例,也告诉我们,干部子女如果不是立志为革命多做工作,有所贡献,而是仗着自己父母是
“官”,图享受、称霸道,那就是对革命的背叛,必将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我们一定要向曹晓兰同志这样的干部子女学习,象他们那样生活、学习、战斗,以革命为己任,奋发有为,立志献身四化。
中共福建省邵武县委 史敏
怎样才算真正疼爱子女
读了《人民日报》七月二十一日刊登的《志在革命 激流勇进》的通讯,我想,曹晓兰同志之所以能够摒弃革命家庭的优越感,时时不忘自身的改造,在革命的征途上不畏艰险,激流勇进,除了自己的内因外,革命家风的熏陶,父母亲的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曹荻秋同志经常教育子女说:“你们不要因为自己是老干部的子女而有优越感。不能靠父母。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在党的领导下,自己去干革命。”这些对曹晓兰的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你报七月十日刊登的《出学院进法院》是一个相反的例子。高干子弟曾津平为什么会堕落为盗窃犯?除了他自己的原因外,他父母的溺爱、迁就也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究竟怎样才算真正疼爱自己的子女呢?我认为,曹荻秋同志对曹晓兰的严格要求才是真正对子女的疼爱,曾津平的父母一味迁就,几次给曾津平调换工作,挖门子让他上大学,并不是对子女的疼爱,相反,只能是害了他。
北京部队某部 李铁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