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是农业现代化的起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05
第2版()
专栏:关于农业思想的讨论

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是农业现代化的起点
石山
包括农、林、牧、渔各业在内的农业生产,除开社会条件不谈,都是人工促进动植物生长的过程,都是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有机结合。人们的农业生产劳动,主要就是做好生物因素的工作
(如选种、育种、栽培或饲养等)和环境因素的工作(如造林、种草、治水、增肥、改土、防治病虫害等),制定和实施适合动植物生长的耕作制度和饲养制度,以实现高产。这两种因素都有它们自己的规律,违反了这些规律,小则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大则受到自然界的严厉惩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讲到的许多事例,是大家熟悉的,我国北宋大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的《秃山》诗,也生动地讲到了这种惩罚。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违反自然规律所造成的损失是小的,社会主义大农业因生产规模大了,如果违反了自然规律,造成的损失就大得多。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农业,违反自然规律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对于现代化的农业就成为极端重要的问题。目前,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有的以为只要解决了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就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就能上去。有的以为只要与天斗、与地斗,一直斗到它们低头,就能胜利,要不要运用自然规律来斗,则考虑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还有的人认为,“粮食未过关,其它顾不上”,为了粮食过关,违反一点自然规律是无法避免的。这些看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忽视自然规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看来,除了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学一点自然科学特别是农业科学知识以外,还要认真总结解放以来农业生产的经验,特别是受到自然界惩罚的经验,才能统一认识和接受教训,才有可能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来发展农业生产。
解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成绩很大,农、林、牧、副、渔各业都有较大增长,基本保证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社员生活有所改善,这些都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主要是生态环境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集中的表现是:我国的自然灾害愈来愈频繁和严重,而且十分之九是水旱灾害;水土流失范围愈来愈扩大,不仅黄河流域,就连南方的广东和北方的黑龙江,也日益严重起来;无论南方或北方,广大山区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土特产资源日益减少;一些雪山的雪线上升,水量减少;沙漠面积扩大、南移的情况未被完全制止;草原退化严重,不少地方产草量大幅度下降;耕地有机质含量的下降也是比较普遍的。所有这些,给今后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困难,也给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困难。再也不能不正视这个严酷的现实了。
上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为什么竟然发生了呢?部分原因是林彪、“四人帮”的长期干扰和破坏。从农业工作本身来说,则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极不合理,没有使耕地、草原、荒山荒地、水面等各尽其利,如不适当地开荒、围垦、过度放牧、铲草皮积肥,甚至刀耕火种等等;由于农、林、牧、副、渔五业和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十二项统筹安排不当,不是弹钢琴,而是单打一。群众生动地批评为“以粮为网,一网打尽”。一句话,由于农业生产布局和措施违反了自然规律,旧的生态平衡被破坏了,新的合理的生态平衡建立不起来,也无法建立起来。这是我国农业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个问题不解决,机械、化肥、水利、电力设施再多,也很难把农业搞上去,甚至会造成更大的破坏。目前的问题恰恰在于人们只注意机械、化肥、水利、电力的建设,而忽视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这里谈谈农业生产中违反自然规律的几个表现:
第一,不适当地强调粮食生产,以致许多地方由多种经营倒退走向单一经济。其结果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农、林、牧、副、渔比例失调的状况,远没有改变过来,农业仍处于落后状态。一九七七年的农业产值中,种植业占百分之六十七点五,林业占百分之三点一,畜牧业占百分之十三点七,副业占百分之十四(其中队办工业占百分之十一),渔业占百分之一点五。比起农业先进国家,我国的畜牧业显得特别落后,森林面积显得太小,这又影响种植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大寨县和学大寨先进县也有类似情况。根据一九七七年资料(林业是七六年的),四百三十九个大寨县和学大寨先进县中,粮、猪、林都过纲要的,只十一个,占百分之二点五。一些有名的大寨县,农林牧也没有都过纲要。有的县人均留粮过千斤,养猪不过纲要。有的县竟然把整个山区沙化了。
第二,农业生产方针不因地制宜。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一百多个县,大部分生产发展慢,社员收入低,而且水土流失愈来愈严重,干旱愈来愈严重。为什么会这样?从农业生产分析,主要是生产方针违反了自然规律。根据这个地区的地势、雨量、气候等条件和变化规律,种草发展畜牧业是比较稳定的,有了强大的畜牧业,种植业也就比较稳定。就是说,向它要畜产品,同时就有粮;单纯要粮,则粮肉两失。解放以来,却一直抓粮食生产,一些偏僻山区也有征购任务,以致造成目前这种开荒扩种,愈广种愈薄收,愈薄收愈广种,水土流失和干旱愈来愈严重,地力愈来愈下降的恶性循环局面。
其他地方也有这个问题,不过程度不同而已。例如,目前仍有一批穷县和一些低产缺粮地区。它们为什么长期上不去呢?除政治原因外,生产方针不恰当,可能就有很大关系。
第三,耕作制度改革一刀切。目前,关于耕作制度,特别是南方的稻稻麦和北方的三种三收,议论很多,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业上不去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南方,有些地方种小麦,要大力动员,甚至要强迫命令,因为群众不愿种。北京郊区一度把搞不搞三种三收提到路线高度来强行推广,也反映了阻力之大。南方搞三熟制,如果不根据各地气候、土壤、水源、肥料、品种、劳力等具体条件和准备工作情况,而硬性规定任务,不仅增加劳动强度,还会弄得每季作物都不能及时播种,肥料不足,增产有限,而损失则很大。其结果,硬是三三得九不如二五得十。北方的三种三收,根据几年的实践,秋粮作物(套种的玉米)往往密度不够,肥料不足,几年来产量停滞不前。第三茬高粱等作物,由于生长季节短,连续几年大部分不能成熟,少部分亩收百斤左右,并影响适时种麦。此外,小麦种上后,机械就进不了地,第二茬和第三茬作物,大部甚至全部用人畜力,不仅劳动力解放不出来,生产单位还得准备两套设备,成本大大增加,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日益突出。此外,由于这种耕作制度,用地养地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有的同志说,不改变这种耕作制度,无法机械化,生产也无法上去。
第四,不根据具体条件发展畜牧生产。例如,在养猪与养牛、羊、兔的关系方面,片面重视养猪,忽视养牛、羊、兔,以致我国十分丰富的草原和荒山荒地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牛、羊、兔等不能发展。养猪呢,由于用作饲料的粮食有限和其他原因,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牲畜饲养方面,片面强调发展头数和年终存栏头数,忽视出栏率和出肉率,结果是头数不断增加,出栏率与出肉率都不断下降。有人说,如果养猪头数减少一些,用同样多的饲料,出肉量还可能增加。
再如,在牧区,只强调发展牲畜,不注意草原管理和建设,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至今还没有固定草原的使用权,大家都逐好水草而放,水草好的草场破坏得最快最严重。而且不问冬季草料如何,只强调年终存栏数的增加。由于饲草不足,一遇黑白灾,牲畜就大批死亡,以致每年都要死几百万头,表面上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
第五,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不讲科学。过去关于“九二○”、“七○二”、醣化饲料、花生夜间开花等等的宣传,有的过于夸大,有的违反科学,又一直不明确改正,影响很不好。特别严重的,是一些错误的做法目前还在继续。如片面强调土杂肥数量,要求一亩万斤甚至几万斤,黄土搬家,浪费大量劳力而效果甚微;只追求打井眼数,忽视配套数;只追求拖拉机台数,忽视配套农具和零配件;不顾当地具体条件,机械宣传某些作物是高产作物,某些是低产作物;盲目提倡几水、几肥、几犁、几耙,似乎愈多愈好;等等。有些地方还对于下种、浇水、施肥等等农活统一规定进度,硬性推行,在全县全地区范围内当起“生产队长”。
很显然,这些问题不解决,是谈不上农业的现代化的。
对于瞎指挥,不少农业科学技术人员是不赞成的,当时就提了意见,不少人因此受到批评甚至批判,作为右倾保守思想的代表,事实已证明他们是正确的、认真负责的。但是,有些地方至今没有给他们平反。这里有一个技术政策的落实问题。不落实,如何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如何建立起技术责任制?
农业生产违反自然规律的种种表现,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社员看得最清楚,反映最强烈。因为他们深受其害,并且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不怕苦干,只怕白干”,“我们这里只有书记一个人懂农业”、“按照上头的规定办,一辈子也过不了纲要”等批评的话,就是最明显的表示。事情非常清楚,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始终与自然规律矛盾着,与群众的要求对立着,不仅要继续遭到自然界的报复,群众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
现在的问题是:要使人们特别是有关领导,认识到我们在农业生产上违反自然规律的严重情况和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认识到不解决这个问题,即使解决了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农业生产仍然上不去,更谈不上农业的现代化,从而下决心改变这一情况,以真正实现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8页),使农业现代化的工作,能在科学的基础上起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