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独立思考 实事求是——记党的好女儿张志新同志的高尚品质(之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07
第4版()
专栏:向党的好女儿张志新同志学习

独立思考 实事求是
——记党的好女儿张志新同志的高尚品质(之四)
“要独立思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一切要实事求是,从党和国家、人民利益出发”。
——摘自张志新给妹妹张志勤的信
张志新同志是个勤于思考,讲求实际的人。经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党的优良作风的熏陶,革命实践的锻炼,她这种求实精神的自觉性逐步提高。
早在大学学习期间,张志新就给同学们留下这样的印象:作风稳重,注重实际,不说无根据的话。有一次整团,大家对一位在解放前出过国、归国后加入青年团的同学进行帮助。在会议进行中间,有些发言的调子越来越高,甚至把认识问题说成“阶级异己分子”问题,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张志新发言时,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鼓励那位同学:要大胆暴露自己的缺点,勇于改正错误,坚持走革命的道路。她发言后,那位同学非常激动,事后把她的发言追记在日记本上,借以鞭策自己。
在工作中,张志新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当她看到,有的戏把由于保守思想作怪而引起的矛盾冲突,当作尖锐的阶级斗争来描写时,就大胆指出:这是人民内部矛盾,这种写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当她看到,有的戏把一个犯错误的干部写得一无是处时,就对大家说:这不合乎辩证法,犯错误的人也会有积极因素的,要全面地看,不能搞一点论。由于她的意见很中肯,同志们都乐于采纳。在工作中,张志新发现某种偏向时,总是出以公心,仗义执言。在一次会议上,她向一位领导同志反映情况,为一些被错戴帽子和受批判的作者鸣不平。她毫不隐讳地说:离开作品的全文,去孤立地找几句有问题的话,无限上纲,据此定罪,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受林彪一伙打着“高举”旗号,大搞形式主义的影响,在文艺创作中曾出现过滥用毛主席语录,生硬“拔高”等错误倾向,为此,张志新和其他同志一道,建议上级领导采取措施,纠正偏向。
张志新同志这种敢于实事求是的精神,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她既是一个热心参加运动的人,又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她从不人云亦云,跟着“风”跑。在明显的是非面前,她总是直言不讳,旗帜鲜明。
一九五八年冬,她到铁岭县参加三级干部会。由于陈伯达、张春桥极左思潮的影响,会上提出一些“左”的口号和措施。她当时就感到不切合实际,对同去的一位同志说:“要求三、五年过渡到共产主义,行吗?提出这个不要钱,那个不要钱,不是实事求是的,实际上实现不了。”回到沈阳后,她就带着这些问题,重读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先后就如何过渡到共产主义,能否取消商品生产和交换,大兵团作战与无偿调拨等问题,大胆地谈了一些看法。后来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文件,证明了她是正确的。她还与那位同志合作,夜以继日地摘录《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和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有关章节,汇编成《学习〈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参考资料》的小册子出版,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抵制错误倾向。
一九五九年反右倾开始了,张志新带病参加运动。听了文件传达,她感到愕然,曾向党小组长表示:“这不太好理解。”接着,一连串不好理解的事情相继发生:沈阳市委党校八百学员中,竟有二百人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或者被批判。省委宣传部一位同志,因为在学习班上说了句当时主要错误倾向是“左”不是右……,就被批判,下放。在党支部为解决这位同志的“问题”而召开的大会上,张志新同志没有人云亦云,跟着去批判。她针对反右倾以后出现的乱打棍子的现象,同别人合写了一篇文章,吁请大家按毛泽东思想办事,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
经济困难时期,张志新有一段时间因病住院。在闲谈中,一位病友向她介绍了自己被戴上右倾帽子的“罪状”。张志新听后,直截了当地说:“你只不过是说了别人还没说出来的真心话罢了。在党内说心里话,挨批判,这不是党内生活的正常现象。”她又说:“我们都是搞理论工作的。搞理论工作,如果不实事求是,用理论概念生拉硬套,就非要滑到诡辩论上去不可。看来象是真理,其实是谬论,害人不浅。”在谈到造成困难局面的原因时,张志新说:“要是尊重事实的话,谁都不能说天灾是主要的。”那位同志连连点头。事也凑巧,没多久,那位同志被通知回原单位平反。张志新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说:“这回可好了,党的实事求是作风又回来了。”
一九六四年秋,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开展“四清”运动,气氛十分紧张。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教师被打成“强力反革命小集团”的重要成员。一天,他闯进在这里蹲点的张志新同志的宿舍,说明来意后,张志新又是让坐,又是倒水。这位教师一边哭,一边诉说冤枉。张志新静静地听,认真地记。经过长时间的详细交谈,张志新初步了解到,所谓小集团,实际是个尚未公开的创作组织,于是就说:“这怎么能叫反党,就是画画呗!你要相信党的政策……。”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人,在说话没人理的情况下,居然碰到这样一位敢于实事求是的同志,怎能不顿生敬意,感激万分!事后,张志新把调查核实的情况,向有关领导如实汇报。经过一段工作,纠正了这起冤案。
文化大革命前夕,林彪、江青炮制的文艺座谈会纪要出笼了。张志新对其否定一切的作法,很有反感。一天,她正在翻阅一本《中国电影史》,有人指着饰演王老五老婆的照片问:“这蓝苹是谁?”张志新轻蔑地回答:“江青呗!”停了一会,她又愤愤不平地说:“搞三十年代文艺的人,都是黑的,唯独她不黑?她不是也演过三十年代的戏吗?!”
张志新同志就是这样,在坚持实事求是这个党性原则的道路上,不断地经受磨炼,一步一步前进着。这种纯洁的党性,在文化大革命风暴中,在她被捕后的严峻考验面前,显得更加光彩夺目,辉耀千秋了。
在那风狂雨骤的日子里,张志新和从前一样,依然保持着分析思索的习惯。她没有忘记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一再提醒妹妹和自己:“要独立思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一切要实事求是,从党和国家、人民利益出发。”
林彪耸人听闻地说什么彭陆罗杨要搞政变。张志新在仔细研究了林彪的政变经之后,坦率地说:“究竟在客观上是否存在着政变的实际问题,我是不相信的,觉得没有足够的根据。”
当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反动思潮象潮水般袭来的时候,张志新同志想:把过去都否定了,那把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往那儿摆?她对江青“找不出一本可以肯定”的作品的说法,十分气愤,认为“这种态度不是唯物主义的。”她对打倒那么多革命干部,炮制那么多“罪行”材料,既痛心,又愤慨。她说:“我就不相信会出那么多坏人”。任你扣上多少顶帽子,但“历史事实却不能在这些一般抽象结论下变更”。她在认真研究了一位领导人的所谓“复辟资本主义罪行”以后,愤怒地指出:这是“没有说服力”的,通篇都是“出自政治需要导致实用主义,其后果只能显露出自己已失去真理”。
张志新对林彪一伙利用人民群众热爱领袖的感情,贩卖唯心论,煽动“三忠于”、“四无限”的现代迷信狂热,非常反感。在当时,尽管这些都是非常时髦的不可触犯的天条,但是,张志新仍然勇敢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忠不忠于毛主席,主要看认识不认识真理,不认识,搞那个形式也没用。”她还打比方说:“再过几十年的人,看我们现在和党的领袖的关系,就象我们现在看从前的人信神一样可笑,象神话一样不可理解。”她还尖锐地指出,林彪的“顶峰论”是违反辩证法的,“说‘顶峰’,那不是到头了,不发展了?”林彪这样做,“主要不是树立主席的威信”,是树他自己。因此,对林彪“没有什么信赖”。……
张志新同志通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感到江青在“搞名堂”,林彪“有野心”,他们一伙在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因此,她要无私无畏地进行揭露和斗争。即使坐牢,她也决不改变这些“立之有据”的观点。即使杀头,她也不肯把谎言当成真理。张志新同志愤怒地反问道:“难道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口是心非,充当政治两面派,才更合法吗?”她庄严地声明:“不去为真理、为捍卫党的利益而斗争,见错不究,不促其改变,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多么纯洁、坚定的党性啊!警句真理铸,掷地金石声。我们党的好女儿不愧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英勇斗士。
中共辽宁省委《共产党员》杂志记者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