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11
第2版()
专栏:

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陈慕华
华国锋总理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当前我们发展国民经济的十项主要任务之一。历史的经验和今天的现实,充分向我们说明,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是我们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本身包括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有着内在的联系,各有其客观规律。人口规律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92页)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口规律,还需要我们认真进行研究探讨。但是,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我们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这个规律不仅要求有计划地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也要求有计划地发展人类自身的生产。因此,有计划地控制我国人口的增长,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而是由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决定和要求的。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本来有可能对人类的自身生产进行计划调节,使人口增长同物质资料生产的增长相适应。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研究不够,没有把人口的增长列入计划,致使人口长期盲目地发展,违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原则和人口发展规律。解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一穷二白”的面貌改变得不够理想。这里,有历史的原因,有政治上、经济上的原因,也有人口方面的原因。一九四九年,我国有人口五亿四千多万。现在,已增到九亿多。其中,解放后出生的约六亿,占百分之六十三,几乎相当于三个美国或六个日本的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高达千分之二十,三十年净增了四亿二千万人口,即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八。斯大林曾经指出,人口增长虽然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它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第644页)在我国具体情况下,必须承认,由于人口增长太快,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就业安排等,造成了很多困难,已经妨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我们要正视人口增长太快阻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控制不控制人口增长,决不仅仅是什么多生少生几个孩子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战略性的大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国家积累能力增强的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快慢,国家实力壮大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与人口在发展速度上的对比关系。解放后,我国经济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原来的经济基数小,而人口增长又太快,所以按人口平均的产品产量和国民收入增长不大。而同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总的说低于我国,但由于他们原来的经济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低,因而按人口平均的产品产量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都比我们快得多。试看下表:我国人均粮食、人均国民收入同美、法、日三国比较平均每人粮食产量(市斤)国别 1950年 1955年 1965年 1970年 1976年中国 479 599 536 589 614美国 2,001 1,938 2,166 2,164 2,750法国 810 992 1,292 1,328 1,262平均每人国民收入(美元)中国 28 49 78 95 139美国 1,746 2,194 3,245 4,352 7,028日本 195 245 785 1630 4,193
我国人口增长太快,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
首先,人口增长太快不利于加速资金积累。高速度地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国民收入,是积累资金的主要途径。但在工农业生产和国民收入的一定的增长速度下面,人口数量及其增长速度对积累的规模和速度就有很大的影响。据估算,我们现在抚养一个婴儿到十六岁,农村需一千六百元,中、小城镇四千八百元,大城市六千九百元。解放后我国出生的人数为六亿。按照这个标准匡算,国家、集体和家庭负担的抚育费总共高达一万多亿元,占解放后各年累计国民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中国家和集体支出约占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国家和集体支出的抚育费大约相当于解放后各年累计积累基金的三分之一。当然,抚育婴儿成人,支出一定的费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解放后人口少出生一些,例如说只出生四亿,这样,既不妨碍社会生产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也不影响人类自身的延续,却可以大大增加国家的积累,不是更好吗!
其次,人口增长快也妨碍迅速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为此,必须建立一支能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操作先进技术,管理现代化生产,数量庞大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队伍。此外,还得造就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我国底子薄,每年创造的国民收入能用于教育方面的份额有限,可是需要培养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是几百万人、几千万人,而是几亿人,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现在我国还有百分之六的学龄儿童不能入学,百分之十二的小学毕业生不能升入初中,一半以上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高中毕业生能升入大学的只有百分之五。与此相关联的,还有劳动就业的困难。造成教育事业落后和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口多,增长又快,特别是青少年人口多。
第三,人口增长快也不利于改善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改善的程度决定于消费基金增长速度与人口发展速度的比例关系。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七八年的二十五年间,我国消费基金增长了二点八倍,幅度不算小,但人口增长百分之六十六点七,以致平均每人的消费额只增长一点三倍。由于人口增加得多,每年新增消费额的百分之五十八用于新增人口的需要,剩下用于提高原有人口消费水平的部分只不过百分之四十二。拿粮食来说,一九七七年产量为五千六百五十五亿斤,比一九五一年的二千八百七十四亿斤增加了百分之九十七,平均每人占有粮食量由五百一十斤增加到五百九十八斤,只增加八十多斤,即百分之十七点三。现在我国轻纺工业市场也很紧张,满足不了人民的需要。在我们这个九亿多人口的大国里,人民的需用哪怕提高一点,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会给轻纺工业市场造成很大压力。当前市场紧张,固然是生产不足的反映,也是人口压力的反映。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控制人口的增长,对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和措施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长期地、自觉地、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这就是我们的方针。我们必须坚持这个方针,争取本世纪末做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即人口不增长。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设想分两个阶段来努力。第一个阶段,争取到一九八五年把人口自然增长率从现在的千分之十二降到千分之五左右。第二个阶段,争取在二○○○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零。
要实现上述两个阶段的目标,困难不小,任务艰巨。第一,我国人口出生率已由过去的千分之四十降到千分之十八点三四,在这个基础上,再持续地大幅度地降低,是比较困难的。第二,目前二十一岁以下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他们在本世纪末以前将陆续进入婚姻生育年龄。尤其是一九六三、六四和六十年代后期两次生育高峰期间出生的人口进入婚姻生育期以后,可能会再度出现生育高峰。第三,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控制人口增长的工作一般比城市困难得多。
但是,我们仍有许多有利条件。一九七一年以来,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华国锋同志的关怀指导下,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工作已经取得了成绩和经验,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从一九七一年的千分之二十三点四,降到一九七八年的千分之十二点零五。短短几年内下降这么大的幅度,是世界罕见的。这说明,控制人口增长,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为了实现第一阶段的目标,即到一九八五年,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五左右,我们应该减少以至消灭多胎现象,降低多胎率,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现在我国每年出生的人数当中,多胎约占百分之三十。这是我们进一步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潜力所在。一九七八年出生人数为一千七百四十万,按百分之三十多胎率估算,三胎以上的出生人数大约五百二十万。要是能把三胎率降低一半,一年就可以少生二百六十万人,出生率就可以从现在的千分之十八点三四降到千分之十五点五九,自然增长率从千分之十二点零五降到千分之九点四。到一九八五年前争取基本上做到不生第三胎,一年比现在可以少生五百万,出生率可降到千分之十三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随之可以降到千分之七以下。如果再考虑扩大一胎比例后可能少生的因素,那么,到一九八五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可以降到千分之五左右。要下决心,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三胎,这是实现第一阶段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千分之五左右的关键。湖南省常德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多年以来稳定在千分之四的水平,经验之一,就是几乎杜绝了多胎现象。
必须大力提倡和推广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是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零的主要办法,也是群众可以接受的办法。天津市和平区表示不再生第二个孩子的妇女的比例已达百分之五十。北京市海淀区是一个包括大量农业人口的近郊区,只生一胎的比例也已经达到百分之三十六。这足以说明,只要我们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做好工作,一胎化的比例是可以越来越高的。
关键是要措施得力。我们要认真总结一九七一年以来,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的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各级党委议事日程。四川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九七○年高达千分之三十一点二一,一九七七年降到千分之八点六七,一九七八年又下降到千分之六点零六,成绩显著。其重要经验就是党委第一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具体抓,党委“一班人”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
二、加强宣传教育。必须打破人口理论“禁区”,解放思想,放手大造控制人口增长的舆论。还要打破另一种无形的“禁令”:有些同志总认为计划生育不登大雅之堂,不能在报刊上、电台上公开宣传,好象一公开宣传就有失体统。这种看法不对。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我国人民的愿望,为什么不能公开大造舆论?今后,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一定要做到家喻户晓,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使晚婚和节制生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三、要立法,要规定必要的经济措施,实行有奖有惩,以奖为主的政策。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这是我们控制人口增长的法律依据。有些地区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法令和经济措施,已经收到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效果。中央在集中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制定了《计划生育法》草案,正在征求各地各部门的意见。为了鼓励只生一个孩子,准备规定一系列社会经济措施。一种是物质奖励,如发儿童保健费、奖励工分、年老加发退休金,等等。另一种是制度上的保证性鼓励,如城乡招工、城镇住房分配,以及农村自留地和宅基地分配,等等,都适当照顾只生一胎的。对经过耐心说服教育,仍坚持多生者,征收多子女费。征收多子女费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更不是为了加重群众的负担,恰恰相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切实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其实,只要每个家庭承担不多生的义务,就不存在缴纳多子女费的问题。
四、认真培训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积极生产和供应避孕药具。今后,培训的重点应当放在县一级的医院和公社一级的卫生院。积极发掘祖国医药学宝库,吸取国外先进药物和技术经验,开展节育科学技术研究,努力研制安全、高效、经济、方便的避孕药具,畅通供应渠道,便利群众使用。
五、建立强有力的计划生育办事机构,这是完成控制人口增长任务的组织保证。决不能把计划生育机构视为可有可无,更不能视为临时机构,准备随时撤销。相反,还要切实予以加强。
在努力实现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时,既要克服放任不管的错误倾向,也要克服和防止简单生硬、忽略思想教育工作的缺点。计划生育,提高一胎率,制止第三胎,也是为了保护妇女健康。因此,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即在打通思想的基础上,让人们自觉避孕,尽量减少补救措施。为了大力推广和普及一胎率,还必须做好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争取做到生一个活一个,养一个壮一个。
谈谈几个认识问题
有人认为,控制人口是见口不见手,忽略了人手的创造作用。
关于人手和人口的关系,是不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请大家考虑。
第一,手和口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作为物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相互关系问题,二者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是对立的统一。强调任何一面而忽略另一面,都是片面的。我们过去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片面地强调了人作为生产者的作用,甚至说人越多,生产者就越多,就越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就忽略了甚至完全无视人还有一张口,人还有作为消费者的一面;也忽略了人作为生产者,要向地球开战,还得有必要的物质条件。
从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立统一体来看,人的一生主要是生产者,因为人一生中生产的财富总是大于本人消费的,否则人类社会就不会发展到今天。但是,在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面就很突出,人们生产的东西,除自身消费和抚养家口外,能提供给社会的剩余产品就不多了。我国现时的情况就是如此。
第二,人从出生到成长为能给社会创造财富的生产者,需要十几年以至二十来年,在这期间,他是消费者,是国家、集体和家庭抚养的对象。拿我国来说,人口基数大,又加上增长快,必然导致青少年人口比例上升,即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提高。因此,不加分析地说人越多生产者也越多,不符合事实,只能说潜在的生产者越多。但现实是消费者越来越多,给国家、集体和家庭都带来了很大负担。
第三,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所谓物质生产者,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一个婴儿成长到有劳动能力的年龄,如果不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没有操作现代化设备的技能,显然不能起到现代化生产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充分的劳动对象,没有足够的先进的劳动工具把新成长的劳动力配备起来,他们仍然不能发挥物质生产者的作用,甚至还处于被抚养地位,仍属于消费人口。我们控制人口增长,正是为了积累更多的资金,使人民受到更好的教育,以便用更多更好的劳动工具、更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更熟练的技能把劳动者武装起来,充分发挥人作为物质生产者的作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对立统一观。
有人说,我国地大物博,关键是把物质生产搞上去,不怕人多,为什么非控制人口不行?这也是似是而非的说法。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生产是解决就业、资金积累、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但是,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控制住人口增长,更加有利。计划生育搞好了,人口增长控制住了,就可大大减轻人口对就业的压力,促使国家和集体的资金积累增加,并可改善人民生活。就是说,既要“开源”,又要“节流”,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我国确实地大物博,这是我们搞现代化的优越条件。不过还要具体分析。拿国土面积来说,我国与美国大体相等,但耕地只有它的一半。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越来越少。一九四九年每人平均占有耕地近三亩,现在减到一点五五亩。人口再继续猛增,每人平均占有的耕地还会减少。当然,我们还可以开点荒。但开荒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时间。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仍然是我们的主要方向。而单位面积产量要持续地大幅度地提高,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大量的化肥、农药以及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和大规模的综合措施,也是很难设想的。要具备这一切,一要较长时间,二要有大量资金积累。所以,根据我国人多耕地少、单位面积产量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的实际情况,片面宣传“不怕人多”是不正确的。当然,除耕地外,草原、森林、水产资源等都是提供粮食的来源,但按人口平均起来,我国不能说丰富。关于物博也要这么看。我国的确物博,但大量是尚待开发的,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要开发,就得有资金、技术,光靠人多是不能很快开发出来的。比如沿海大陆架有石油,需要的不是人力多,而是资金、技术。这又是一个需要增加积累的问题。所以,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说“地大物博”是对的,说“不怕人多”就不符合实际。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目的是促进四个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这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也符合个人利益。如果在这方面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全体人民的利益有了什么矛盾的话,应当自觉地服从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利益。我们各级领导是群众的带头人,更要做出表率。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既要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也要注意尽可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就群众的思想来说,尤其是就广大农民的思想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生男孩就不罢休的旧观念虽然还很顽固,但要看到,这里确也存在实际问题,诸如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等。对这些实际问题,应当采取实际措施逐步加以解决。我们要坚持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落实男到女家结婚落户的政策,要办好敬老院,赡养好“五保户”,并在有条件的队搞好农村退休制度,使无子女和少子女的老人的生活能略高于一般群众的水平,解决好“老有所养”的问题,等等。经济因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经济问题解决了,多育少育或生男生女的问题多半就解决了。
总之,控制人口增长是件大事,是一项战略性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把这一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加快我国四个现代化的步伐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