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服务性事业前程远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13
第2版()
专栏:采访札记

服务性事业前程远大
在目前安置待业人员工作中,出现了一种矛盾现象:一面是服务性事业需要大发展,需要吸收大批人员;一面是很多待业人员不愿意干服务性工作。他们总想到大工业部门去就业。有的人在等待国民经济调整后的工业大发展,以为到那时就可以进大工厂了。
这种状况提出了两个问题:今后就业的主要门路是什么;服务性事业到底有没有前途?
调查研究的资料表明,今后几十年,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劳动力的就业门路是服务性行业、轻工业、手工业,而不是重工业。一个宝山钢铁厂要七年才能建成,只能吸收三万人。而据有关部门预计,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五年全国城镇每年平均自然增长的劳动力是三百多万人。靠大工业来安排这么多劳动力,每年要建设一百个宝钢才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提醒人们:三年以后,就业的主要门路也还是服务性行业、轻工业和手工业。
许多同志指出,这并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而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趋势。
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结构的发展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将越来越少;而社会分工越细,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社会服务的要求越高,服务性事业需要的劳动力却越来越多。美国把工农业生产之外的事业都叫作服务性事业,一八七○年全国劳动力的百分之四十七从事农业生产,其余劳动力一半在工业部门,一半从事服务性事业。而到一九七○年,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只占百分之四,工业生产的劳动力只占百分之三十八,服务业的劳动力却占百分之五十八。有人预言,到二○○○年,美国农业劳动力只要占百分之二,工业劳动力约占百分之二十五,而服务业将增至百分之七十三。
我国现有近四亿劳动力,百分之七十以上从事农业劳动。在其余的一亿多劳动力中,做服务性工作的很少,虽然我们所说的服务性事业的范围,比国外所说的服务性事业要小。据统计,一九七八年我国工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多,服务行业职工只占百分之十二以上,加上文教、卫生、科学和金融事业的职工才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有人统计,现有四千万工业职工,实现工业现代化以后,可以精简二千万人;现在许多机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如果提高工作效率,人员可以精简一半。由此可见,今后安排待业人员的门路,主要是服务事业。
从我国的现状看,更是需要大力发展服务性事业。多年来由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骨头”和“肉”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工业过“长”,服务业过“短”。据十个大、中城市调查,服务业职工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由一九五七年的百分之十四点五下降到了一九七八年的百分之九点五。许多城市服务网点由小、密、多,变成了大、稀、少。人们的生活服务工作不是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而是越来越要自我服务。衣、食、住、行耗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上街买东西、吃饭排长队;做衣服、照像、修钟表总得等十天半个月;房屋、家具坏了无人修理;不少车站、码头、机场找不到帮助搬行李的人;遇到搬家,有急病人,连个板车都找不到;做饭、洗衣服、带孩子更成了人们沉重的负担。这些事常常搞得人精疲力尽,贻误工作和学习。如不迅速振兴社会服务事业,就会拖住人们一心搞四化的后腿。据有关部门计算,服务行业职工在职工总数中占的比重,如果恢复到一九五七年的水平,全国服务行业需要增加职工四百四十万人。同时,如果服务业、轻工业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不仅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建设资金的积累,而且不利于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城市公用事业也很难迅速发展起来。
那么,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做服务性工作呢?
很多人认为,这与我国社会上看不起服务行业的传统观念有关。不少人认为服务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侍候人的工作,而没有把它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光荣职业。还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服务人员不属于工人阶级,而是“其他劳动者”;看不到服务性劳动创造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同样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服务行业的工资低,福利少,也影响了服务行业职工的情绪。如电视机修理工的技术要求高,但是工资比电视机工厂相同技术水平的工人的工资却要低得多。在生活福利方面就更差了。许多关心服务行业的同志指出:要鼓励人们从事服务性工作,从工资、福利政策方面作相应的改变,不断改善服务人员的劳动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发展服务事业,是今后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服务行业的营业收入一般属于工资再分配的性质,只需要较少的投资,就能创造大批利润。只要领导重视,把它摆在应有地位,有关这方面的政策规定得当,我国的服务事业一定会有一个大发展,乐于从事这个工作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服务业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也一定会越来越大。
新华社记者 鲍光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