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同心同德的“火车头”——兰州机车厂党委政治生活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15
第3版()
专栏:

同心同德的“火车头”
——兰州机车厂党委政治生活纪事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九日,中共甘肃省委和铁道部授予兰州机车厂大庆式企业的光荣称号。这个打了十年派仗,一直被称为
“老大难”的工厂,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工人同志回答这个问题时强调说:“工厂能多出火车头,全靠党委这个‘火车头’。”
这里记述的是这个厂党委坚持党性,反对派性,团结战斗的几件事。
坚决堵死“透风墙”
过去,兰州机车厂党委有一堵“透风墙”。每次党委会刚刚开完,会上讨论了什么,就传得满城风雨,甚至连哪个委员坐在什么位置,说话的声调如何,都一清二楚,弄得党委无法正常工作,会上谁也不敢说心里话。很显然,不坚决堵死这个“透风墙”,党委就没有战斗力。
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揭批查运动的深入,厂党委同一位带头搞派性的党委常委、副厂长进行了原则的斗争。党委“一班人”在大小会上,当着他的面,严肃批判他在一九七六年支持一部分人冲击党委会,到处贴“走资派还在走”的大标语,四处告“黑状”、写“黑信”的一系列非组织活动。同志们严肃的批评和帮助,对这位常委思想触动很大。他回想起自己在五十年代当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和全国人民代表的时候,想的是为革命多做贡献,为什么前些年走了下坡路,陷入派性而不能自拔?说来说去,就是在林彪、“四人帮”的毒害下,个人主义膨胀,想争个人之权,背离了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他在大小会上,公开承担了搞小圈圈的主要责任,承认自己闹派性是因为想当工厂的行政第一把手。他痛心地说:“今后再不搞害党误民的派性了,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四化做贡献!”
经过这场斗争,兰州机车厂党委深深感到,十多年来,派性对党的肌体的破坏,对人的思想的腐蚀太深重了,必须严肃对待,彻底消除其影响。党委首先给自己规定了一条严明的纪律:每个党委成员绝对不许搞派性活动,必须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党的团结。
“咱们都是党的人”
搞掉了党委外的小圈圈,并不等于派性消失了。在提干部、调工资的时候,派性往往又会抬头,并且反映到党委中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不徇私情,坚决按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决不让派性这个“鬼”钻空子。
去年调整工资时,群众对一个车间干部进行了全面衡量,最后没有提他。这个干部想:自己和党委副书记张世恒是建厂时一块调到兰州的,文化大革命中又同是一个观点,于是他就找到张世恒,想让他替自己说说话。张世恒回答说:个人的友情不能代替原则,调工资要由群众评定,我个人不能给你调。
在调整和选拔基层领导班子时,在一些干部中也是各有各的打算:你有你的干部,我有我的名单。党委排除干扰,坚决不搞派性的“小名单”,而是搞“五湖四海”的“大名单”。当时,有人曾找到党委书记韩树椿,对他说:“某某可是谁的人,调整班子的时候可得注意呢!”韩树椿同志反问道:“那你是谁的人呢?咱们不搞这个,咱们都是党的人!”
正因为厂党委成员把自己看成是党的人,当互相之间产生矛盾和隔阂时,他们顾大局,向前看,不计较个人恩怨。文化大革命中,李恩波同志对被结合较早的李树森同志的某些做法很有意见。一九七六年底,李恩波重新回到兰州机车厂工作,和李树森都在常委班子里,又都任副厂长。大家担心他俩弄到一起搞不好。但出人意料,李恩波当着李树森和同志们的面,多次讲:“我们都是几十年的老同志了,谁都难免有错误,我也曾错误地整过别人。不能把那些往事当个斗大的线团子,缠个没完没了。”李树森看到李恩波姿态很高,也作了自我批评。现在,他俩增强了团结,工作上互相配合。
友谊、谅解和支持
这个厂的党委副书记、厂长张世恒,是从中层干部新提拔起来的。在厂党委常委中,许多同志的资历比他老,年龄比他大,又一直是他的老领导。他担任领导职务以后,最初总是惴惴不安,工作不大胆。厂党委书记韩树椿带头尊重和支持他的工作,并多次在常委会讲他的长处,提出常委们要加强团结、合作。常委们也都表示,不为个人争长短,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支持他的工作。张世恒在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勇挑重担,大胆地抓起了全厂的生产,工作很有起色。
在“班长”的带动下,党委“一班人”相互支持逐步形成了风气。在今年的全厂职工代表大会上,有的同志对负责生活的一位党委常委、副厂长提出尖锐批评,并表示对他不信任。厂党委认为,这个常委工作是有缺点的,但有些生活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住房紧张、生活福利设施差等等,是多年积累下的,并不是这位常委工作造成的。在会上,党委耐心向大家进行解释,明确指出,有关职工生活福利工作上的缺点错误,应该由党委集体承担责任;并希望广大职工支持这位常委把工作抓好。会后,党委加强了对生活福利工作的领导,支持和帮助这位常委大胆工作,大大加快了职工宿舍和生活福利设施的建设,职工食堂也越办越好,群众比较满意。
在兰州机车厂党委内,“班长”敢于承担责任,委员勇于分担责任。遇到紧急情况,谁在场谁就负责到底,决不推给别人,更不推给“班长”。去年以来,这个厂发生的几件紧急事情,都是由当事的常委临机处理后,再向常委会汇报的。过去那种无人负责,推推拖拖的作风再也看不到了。党委常委、厂工会主席崔玉斋初来到这个厂时,是抱着多听少说的态度干工作的。现在,他看到党委“一班人”互相信任,不诿功推过,感到延安作风又恢复了,心情十分舒畅,决心做好党委分给自己负责的工作。他以工会为家,对工作大胆负责,把“百事闲”的工会变成了“百事忙”。
本报记者 曹永安 祖伯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