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千年药乡”抓药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17
第4版()
专栏:

“千年药乡”抓药难
我们甘肃省是全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特别是陇南山区,素有“千年药乡”之称。这些年来,却有点名不副实了。群众反映,现在抓药比求医还难。一人患病,全家跑药,甚至为了一两味药,托亲访友。有的医生无法按病开药,只得按药处方。
前些年,把发展中药材生产当作“资本主义”批判,把社员房前屋后种植药材或利用节日假日采集零星药材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割。中药材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得不到安排。有些野生资源受到破坏,甚至业已成熟的药材也白白烂在地里。当归是我省的传统品种,国内外素享盛誉。过去却荒谬地提出什么“粮食要上,当归要让”、“粮食下川,当归上山”,从土地、劳力、肥料、计划安排上压当归。药农的口粮也得不到保证。平凉、庆阳地区盛产枣仁,历来承担调出任务,近年来,枣树枝被砍去,枣仁连当地药用也满足不了。
近几年来,我省正常经营的六百多种中药材中,供应紧缺的达一百多种。
当前在经营中药中,存在以下问题:
不按经济区域,而是按行政区划组织商品流通,机构重叠,迂回运输。某些行政领导部门不考虑医药商品应保持一年库存和“微利经营”的特殊性,而是和百货、糖业烟酒、五金等商品等同对待,片面追求利润,使地、县药材经营部门资金、库房普遍紧张,有钱就进货、无钱就拉倒,制造人为的紧张、脱销。
药材经营机构头重脚轻,“婆婆”过多。领导成天泡在会议中,埋在文件堆里。无人抓业务,重大业务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业务人员后继乏人,自然减员得不到补充,调出的不能归队,新人尚未培养出来。收购药材,经常错认、错收。供应时不炮不炙,加工粗糙,影响疗效。
平时上级领导很少过问药材生产、收购和供应工作,一旦遇到疫情、灾情或战备需要,许多“婆婆”都找医药经营部门。可是,平时没有储备,你着急有什么用?去年七月,省农牧局、林业局、商业局、卫生局、外贸局和供销社,根据国务院批转《全国中药材生产会议纪要》精神,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发展我省中药材生产的重大政策问题。《会议纪要》上报已快一年了,还未见省革委会批转下来。
甘肃省医药公司
王建民 黄育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