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文化部为“二流堂”问题平反 所谓“二流堂”是我党联系党外人士的一个场所,林彪、“四人帮”把它打成“反革命的裴多菲俱乐部”,其矛头是对着周总理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19
第3版()
专栏:

文化部为“二流堂”问题平反
所谓“二流堂”是我党联系党外人士的一个场所,林彪、“四人帮”把它打成“反革命的裴多菲俱乐部”,其矛头是对着周总理的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八日电 文化部党组最近发出通知为“二流堂”问题平反,为受到“二流堂”问题牵连的同志恢复名誉。
抗战时期,有些从上海等地转移到重庆的文化、戏剧、电影、美术、新闻界人士没有住处,借住在唐瑜同志家里,他们大多数是青年,没有固定职业,生活比较艰苦。周恩来同志对他们很关心,曾指派夏衍同志经常做他们的工作。郭沫若、徐冰等同志常探望他们。重庆《新华日报》在举行创办五周年纪念演出的晚会上,有个改造“二流子”的戏,大家觉得很有趣。因为上述同志没有固定职业,过着流浪式生活,有的同志就开玩笑说他们是“二流子”,住的地方可以取名“二流堂”。一时传为笑谈。当时在那里经常往来的有吴祖光、吕恩、丁聪、张正宇、郁风、黄苗子、张光宇、盛加伦、戴浩等。
文化部党组通知说,在一九五五年肃反期间,由于对“二流堂”的情况缺乏全面了解,作了错误的结论。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怀着不可告人的罪恶目的,把“二流堂”打成“反革命的裴多菲俱乐部”,他们的矛头是对着周恩来同志的。许多人因此遭到迫害和摧残。
文化部党组通知指出,经过近年来的反复调查研究,大量事实证明,所谓“二流堂”是我党和一些党外人士联系的一个场所。当时和所谓“二流堂”往来的人,都是倾向进步,要求民主的。为此,文化部党组通知,对所谓“二流堂”所加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予以推倒,凡因“二流堂”受冲击、受牵连的人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