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宁城甜菜糖厂如何从“吃不饱”到“吃不了”? 采取甜菜顶粮和合理种植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20
第2版()
专栏:

宁城甜菜糖厂如何从“吃不饱”到“吃不了”?
采取甜菜顶粮和合理种植措施
辽宁省宁城县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调整发展甜菜的经济政策,采取甜菜顶粮的办法,甜菜生产迅速增长,使县办的日处理二百吨甜菜的小糖厂,由“吃不饱”很快变成“吃不了”。这个厂原设计年产三千吨糖的能力,现在,达到年产六千吨以上。五年积累的资金近九百万元,等于建厂投资的三倍。五年来,农民收入增加了七百多万元。
这个糖厂是一九七三年建成的。开始时,它遇到的问题同许多地方一样,甜菜少、吃不饱。原因是群众不愿意种甜菜,怕影响口粮;干部怕影响粮食上不去,挨上级批评。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在解决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政策,实行了甜菜顶粮的办法,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了。开始实行以甜菜顶粮的办法时,有关领导部门不同意这样做。宁城县坚决按照国务院关于保证经济作物区社队口粮标准不低于邻近产粮社队的规定办理。
要使甜菜单产高、总产稳步上升,还要集中种植。这个县把原来分散在二十六个公社种的甜菜,初步集中到十六个公社,又把甜菜百分之六十的面积,集中到六个公社。种植集中了,管理加强了,单产也高了。过去亩产四百公斤,现在提高到一吨多。总产由年产八千吨稳步增长到六万吨以上。
实践证明,只要政策落实,合理种植甜菜,并不影响粮食产量。这个县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七年的十三年中,前七年没种甜菜,粮食产量在二亿六、七千万斤;种植甜菜的后六年,虽然甜菜占用了几万亩耕地,粮食产量却提高到三亿三千万斤。八肯中公社原来是一个“三靠”公社,集中种植甜菜后,甜菜丰产,猪增加,粮食也增长很快,过去吃返销粮二百九十多万斤,现在,每年卖余粮五百多万斤。
林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