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21
第3版()
专栏:

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
张庆武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是适应国家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从长远看,也是必然趋势。
我国的现实情况表明,一九四九年全国城市人口为五千多万人,到一九七八年为一亿一千多万人,增加了一倍。因此,城市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也由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十点六,上升到一九七八年的百分之十二点五。其中以大城市和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为最突出。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解放初期全国只有五个,现已增加到二十几个。在许多极为偏僻的地区还建了不少新的城市。
从长远来说,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不高的,全国九亿多人口中,有八亿多是农民。今后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相应地城市各项建设事业还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将来还有可能把一部分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
但是,城市人口的增加量,一定要同农业所提供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的增加量相适应。在一般情况下,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不能超过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的增长速度。如果增加城市人口不考虑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平,不考虑农业可能提供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的数量,过猛地增加城市人口,不仅影响全国的吃饭问题,也会影响工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历史的经验应该吸取。一九六○年因农业连续遭受各种灾害,粮食产量比一九五七年下降百分之二十六点四,而当年基本建设投资却增长了一点八倍,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单位数增长百分之六十五点五。从一九五八到一九六○年,三年从农村招工一千九百多万人,加上职工家属进城,城市人口由一九五七年的九千九百多万增加到一九六○年的一亿三千多万人,猛增了三千一百多万人,使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尤其是城市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大超过当时农业提供的商品粮的可供量,农村拿不出更多的粮食供应城市,就不得不大挖库存和大批进口粮食。当时粮食减产,灾害严重,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大幅度下降。一九六○年的社会商品的购买力超过商品货存量七十多亿元,一九六一年货币流通量同商品货存量的比例由一九五七年的一比五点五下降到一比三点二。货币流通量加大,社会购买力提高,货币不能回笼,造成市场供应紧张。所以当时不得不大量精简职工,大力压缩城市人口。十分明显,大批农业人口拥入城市的现象如不制止,将会带来严重影响。
城市人口越多,国家的负担越大。现在城市人口过多,不光是住房紧张,城市交通、旅馆、饭店、商店、医院和文化娱乐等公共场所都拥挤不堪,各项公用设施远远落后于人口增长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投资搞城市建设。按照过去的标准,城市每增加一个人,国家就要投资七百多元。比如农村人口一年涌入城市三百万人,相应地国家就要多拿出二十多亿元去搞城市建设。当前,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很紧迫,国家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如果城市人口增加的速度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不得不把一些本来可以用来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建设资金,拿来解决城市公用事业的需要,势必影响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这样对国家对个人都是不利的。
如不控制城市人口,还会加剧劳动就业的矛盾。目前,城市安排青年就业的任务十分艰巨,用不着再从农村招工。现在与过去情况不同。过去城市发展工业,扩建企业,增加职工多靠农业人口来补充。现在城市待业人员的数量较大,就是今后几年,每年新到达劳动年龄需要就业的都在二百万人以上,城市新建或扩建所需要的劳动力光靠城市还绰绰有余,一般用不着从农村来补充。同时,通过整顿企业,精简管理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调整劳动组织,从发挥现有职工的劳动效率方面下功夫,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一些新建扩建单位所需的劳动力,就可以采用内部调整的办法解决。可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城市建设所需的劳动力并不要求从农村来补充。目前,我国农业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实现农业现代化又非一日之功,我国农业在颇大程度上还受着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在年度之间有丰有歉,农产品的增长有快有慢。因此,决不能放任城市人口的自发增长,必须加以控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