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老八路”采药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21
第4版()
专栏:

“老八路”采药队
在胶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县,有一支不寻常的采药队。这支采药队既不是专职医务人员,又不是农村“赤脚医生”,而是十三年前由十六名退休老干部、老红军、老工人自愿组织起来的。如今,他们的平均年龄六十五岁,最大的七十七岁。
十三年来,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共采集各种中草药三万四千多斤。他们走村串队,登门拜访,共搜集民间土方、单方、验方三百二十多个。他们刻苦钻研,精心诊治,共治疗各种病患者三万多人次。
这支采药队治病不要钱,送药不受礼,常常收到来自全国许多地方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们是“老八路”采药队。
一九六四年以后,荣成县在县驻地崖头镇接受、安置了一批退休的老干部、老红军、老工人。退休以后,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原中共荣成县委副书记孙强、原荣成县副县长张远和老红军黄德胜等老干部提出这个问题,同大家一起讨论。大家都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深深感到受党培养教育几十年,决不能因为退休就此退下阵来。于是,他们振奋了继续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纷纷表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决心在有生之年,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大家集合在一起干些什么呢?正巧退休人员中有人做过医务工作,提出上山采集草药,免费给群众治病,为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出一把力。于是,一支由退休老干部、老红军、老工人参加的采药队就成立起来了。
在“老八路”采药队的药房里,人们看到炮制好的中草药成排成行,陈列得整整齐齐;在他们的药库里,采集来的中草药成捆成袋,堆积得满满荡荡。这一把把中草药里浸透着采药老人的多少心血汗水啊!
崖头镇地处泊区,每次采药得到几十里外的山区,这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开始往返步行几十里,劳累一天,却收获很小。后来,他们就干脆背着行李卷住在山上,常常是饿了啃几口冷干粮,渴了喝几口山泉水。晚上睡在不蔽风雨的草棚里,铺的是薄毯子,枕的是硬石头。每逢夏秋季节,山上蚊子成群,搅得人睡不着觉。一遇到风雨,采药就更难了。但是,大家都用战争年代的那种吃苦精神来勉励自己,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一年深冬,一场风雪把大大小小的山头覆盖了。为了解决群众用药急需,张普阳等同志主动要求破雪采药。他们踩着半尺厚的积雪,到北大山采来木本药材一百多斤。七十多岁的孙强同志,战争年代积劳成疾,得了严重的胃下垂和肺气肿病,平时说话走路都很困难,大家称他是“半口气”的人。他有时爬到山腰,气就喘不及了。脸憋得通红,汗直往下流,这时他就拄着镢头柄,大口大口地“斗气”。大家看到这般情景,劝他别再来采药了,可是他呼吸稍一顺当,又揪住山草、小树往上爬。杨殿臣同志在部队时因工损坏了两节脊椎,医生给他穿上了“钢背心”,刨药时不能弯腰就跪着干,腰部时常被钢夹子磨出血。有人不理解地问道:“你一不愁吃,二不愁穿,何必自找苦吃!”他回答说:“能为人民做点事,再苦再累也觉得甜!”
开始,他们感到最头疼的就是采药不认药。一天刨回好几筐,但经内行一鉴定,有许多并不是药材。他们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而是拜群众为师,向内行学习。一九七○年夏天,他们到威德山采药,发现一棵形态奇异、气味甚浓的植物,便向老农请教。群众叫它“同乐草”。古语说“手拿同乐草,不怕毒蛇咬。”它可以祛毒,还能洗除皮肤病。回来以后,大家查找药书,比较核对,才知道它是有名的中草药“徐长卿”。经过反复试验,逐步掌握了它的多种性能,不但可以治蛇咬,还对痒疹、顽癣、体癣、关节炎、哮喘、神经官能症、接触性皮炎、痔疮等症都有较好的疗效。就这样,他们边干边学,基本闯过了认药关,现在能辨认出三百多种中草药物。
有些药,近处采不到,他们就到很少有人去过的深山采集。甚至到邻近的文登、威海等县采药,尽量满足群众的要求。
“老八路”采药队每年至少采集一千五百多斤中草药材。为了更好地发挥药材的作用,他们搜集土方、单方、验方,治好了一些病人。于是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容易治好的慢性病。他们对前来就医的人,总是热情接待。凡是能开出药方的就马上积极治疗,一时不能治疗的就把病人的姓名、地址、病情详细记录下来,积极为他们寻方找药。黎明公社崖头大队女社员张华翠患类风湿,长期卧床不起,家里人送她到采药队。采药队队长张远接连用了几个方子,都不见好转。后来他听说有一种象“牛大力”的乔木能治关节炎病,就决心用实践来揭开这个秘密。后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这种药叫“唐怀槐”。他征得张华翠的同意进行试服,虽有疗效,但不明显。于是,他们又加上舒筋活血的药物配合使用,疗效显著提高。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治疗,张华翠恢复了健康。他们用这个验方治疗类风湿患者数百例。一九七三年,据省、地、县卫生部门重点调查的三十三例中,原来大部分病人卧床不起,有的病历长达十年之久;经“老八路”采药队治疗,不少人能参加生产劳动了。
为了保证用药安全,“老八路”采药队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查药书,拜名医,尝百草,努力掌握每一味草药的药性和剂量,然后再给患者服用。
“老八路”采药队十三年如一日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难,坚持为群众采药治病,受到了党和人民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
新华社通讯员 陈士善
新华社记者 贾建舟 尹建华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