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让科技知识变成人民手中的锐利武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22
第4版()
专栏:短评

让科技知识变成人民手中的锐利武器
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认真地讨论了如何把科学技术知识变成人民手中的锐利武器问题。这个问题议得及时,值得整个社会的重视。
我们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我国的现实是:广大农民基本上不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工人队伍的科学文化程度也不高。据一家现代化工厂的调查,全厂青工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至于我们的干部,包括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大多数也缺乏科学知识。仅占人口百分之一的科技和教学人员,受过某种现代科技训练。这种状况说明,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必须大力恢复和发展各级各类学校;但是,不可能把八、九亿人都送进学校,只能积极提倡边工作、边劳动、边学习。科普作品,正是把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到每个工厂、人民公社、机关、学校以至家庭,使之成为人民手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比起进学校、脱产学习来,科普作品的对象更广泛,影响更大,因此,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科普创作队伍,是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不然,仅仅靠科普作协的几千名会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支持有专业知识和有可能从事科普创作的科技人员和教师,都来参加科普创作活动。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曾经提出要毫不例外地动员一切工程师、技术人员、数理系大学毕业生参加科普工作。他们参加科普创作,有利于把科普工作推向新水平,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也有利于将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到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去。
科普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深入浅出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工作。因此,同其它一切创造性的劳动一样,应当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各级领导同志,不仅要当科普作品积极的读者和观众,更要成为科普创作的热情支持者。科普创作是科研、教学单位正常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轻视科普工作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科普创作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在题材方面,应当着重考虑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体裁应当多样化,根据不同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无论创作哪种题材,运用什么形式,科普作品都要确保科学内容的准确、充实,力求先进。科学性是科普作品的灵魂。要认真地做到,通过介绍具体的科技知识,向人民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