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北京图书馆同志的回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25
第3版()
专栏:

北京图书馆同志的回答
最近,我们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对北京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若干批评和建议。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图书馆。下面是该馆负责同志同本报记者谈话的记录摘要。
问:你们是怎样看待读者提出的这些意见的?
答:我们也不断收到一些读者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批评和建议。读者意见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我们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提出批评和建议,我们要尽量想法改进,以满足读者的要求;另一方面则牵涉到馆内的空间和设备等问题,限于目前条件,恐怕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得了的。
粉碎“四人帮”以后,北京图书馆每天都要接待近两千名读者,节假日更多,为过去的数倍。无论冬日还是夏天,开馆前,门口已是长队如龙。一开馆,阅览室常常“客满”。特别是出纳台前,总是簇拥着重重人群。对此,大家虽然都认为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终究给服务工作造成很多困难,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现在大家都强烈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
问:你们能不能谈一谈阅览室的情况?
答:北京图书馆共有各种类型的大小阅览室十五个,其中较大的是两个综合阅览室。前不久,由于高等院校招考,到图书馆来学习、温课的中学生和返城知识青年猛增,对我们的压力很大。为了缓和这种情况,我们设法搭了一栋活动房子,作为第三综合阅览室。就这样,全馆总共也不过七百个座位,显然满足不了需要。
问:据了解,北京图书馆书库容量已达饱和状态,情况究竟怎样?
答:北京图书馆的藏书量已由解放时的一百四十万册,增加到目前的近千万册。但解放后增建的书库面积却寥寥无几。因此,书库容量早已达到顶点。大部分图书分散到城内几处存放,有的地方条件很差,致使藏书风化潮解和虫蛀腐蚀。近年来,北京图书馆每年图书入藏量大约为三十万册(件),今年估计要超过三十万册。每增三十万册需增加一千平方米的书库,这就使得书库问题的解决十分急迫。现在有很多新书入不了库,不但不利于书刊资料的保管,而且直接影响读者对这些书刊资料的利用。
问:听说有的外国客人访问北京图书馆后的评论是“两个罕见”,就是收藏的珍本古籍之多世界罕见,设备之陈旧落后世界罕见。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答:我们认为这个评论是符合实际的。当前,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在国外,有些人往往把图书资料同能源、材料并列,看作是发展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我国,却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没有得到某些领导机关的足够重视。许多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现已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设备检索书刊资料,而我国的图书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状态。我馆工作人员中,受过大专院校外语教育的不多,受过大专院校科技专业教育的更少。这种现象在全国图书馆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问:面对空间紧张、读者拥挤、设备落后等严重情况,你们打算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答:解决目前状况的办法首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现有条件下力争把工作搞得好一些。但要根本改变落后状况,关键在于早日建成新馆。
问:听说新馆筹建工作进展迟缓,原因是什么?
答:北京图书馆扩建新馆的工程,是一九七五年三月经周总理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批准的。周总理还对新馆扩建工程做过多次重要指示。但是,这几年筹建工作进展十分迟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对图书馆事业不够重视,恐怕也是一个原因。有的同志感慨地说,建国以来盖了那么多“楼、堂、馆、所”,为什么就不能盖一座象样的国家图书馆?我们认为,北京图书馆扩建新馆工程,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重要意义,不宜拖得太久。现在,承担新馆工程设计的国家建委建研院和西北建筑设计院的同志们,正在紧张地从事初步设计工作。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各有关领导机关的关心。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