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有这样一家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25
第3版()
专栏:好人好事

有这样一家人
在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镇四街一委三组,住着一户“三世同堂”的八口之家。人们都夸赞这个幸福家庭的女主人张桂芝的高尚品德。
张桂芝是庆安县电业科农电核算员,今年三十七岁。爱人陈丰民在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当技术员。夫妻双方父母都相继病故。一九七四年秋,张桂芝在下街道收电费时,发现一对无儿无女的老艺人。老大爷叫王凤阁,老大娘叫姜小霞。当时,老大爷的肺心病正发作,老大娘顾东顾不了西。桂芝对这两位老人十分同情,便和爱人商定将两位老人接到家里。有人对她说:“你结婚就没过个安宁日子,天天都要一勺水一勺饭、一把屎一把尿地侍奉瘫痪的公婆,整整度过了八个年头。你对老人总是那样耐心,一点不烦,谁不说你是个好媳妇。现在公婆去世了,你也该养养身板了,可你又请来异姓公婆,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桂芝说:“我们新社会,人人皆亲人。谁都有年轻年老的时候,我趁现在年轻能干,多找点事做,心里坦然。”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星期天,张桂芝家十分热闹,人们三五成群地赶来为张桂芝娶弟媳贺喜。张桂芝家办喜事,为什么招引这么多贺喜的人呢?原来,张桂芝的弟弟,也不是她的亲弟弟。
十年前的一个冬夜,张桂芝完成一天的收费任务后,在回家路上,发现一个衣着单薄的少年站在角落里哭泣。问及根由,知道是个投亲没着落的孤儿,名叫高连祥。从那时起,她便收留了他。后来高连祥虽然找到了亲属,但仍长时间住在张家。十多年过去了,高连祥能够生活自理了,她又协助他找了个对象,帮他购置了家具,亲手给他做了新被褥,安排了新房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谁不赞美张桂芝这位新时代妇女的优秀品质呢!所以,在高连祥结婚这天,张桂芝虽然没有发请帖,可人们都想来看看这位情深谊厚、道德高尚的姐姐。
今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们访问了张桂芝家。桂芝的大女儿小颖亲热地把我们让到她祖父王凤阁的卧室。那阵儿外面虽然还是冰天雪地,这两位老人的住屋却温暖如春。新式立柜,放在西墙北侧,桂芝结婚时的穿衣镜给老人挂在迎面墙上,宽敞的窗台上,养着万年青、九月菊等八盆花草。老人正戴着老花眼镜同八岁的孙孙小磊一起看连环画。整个屋子里充满了和谐温暖的气氛。我们说明来意后,王凤阁老人告诉我们:“今年除夕夜,我的旧病复发,自己觉得没指望了,就把孩子们叫到跟前,把他们平时在我这里的存款一个个分别退给了他们……。可桂芝和丰民一夜两次跑医院,又是请医,又是弄药,硬把我抢救过来。就是平时我们生病,不是丰民,就是桂芝昼夜陪伴我们。他们对待我们,真比自己的亲生儿女还亲啊!”老人还讲述了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动人事迹。比如,王大爷喜欢喝茶,陈丰民就托人从关内成斤地往家捎茶叶。“ 婆媳”之间,更是亲亲热热,彼此疼爱。平时,“婆婆”怕“媳妇”累着,主动为她分担家务;“媳妇”怕“婆婆”生活不适,尽量照顾“婆婆”。孩子们的作业谁没完成,或完成得不好,都避不过“奶奶”的眼睛。
温暖的生活环境,使老人焕发了青春。姜大娘不为生活琐事发愁了,她在附近的镇第四小学的校办工厂做保管员工作,年终获得了满勤奖。王大爷被一家人誉为红管家,既当家里的总保管员,又在家里养猪,去年一年就向国家出售了四头肥猪,收入四、五百元,春节还杀了一头三百来斤的年猪。年终,姜大娘、陈丰民都受到了单位的嘉奖,四个孩子也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
现在,这一家人都正一心一意地为四个现代化建设而忘我地工作、学习和劳动。
中共庆安县委通讯组 于长富
庆安县广播站 倪瑞平
庆安县妇联 刘淑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