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布局 加速发展农林牧副渔 浙江农村出现五业兴旺大好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29
第2版()
专栏: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布局 加速发展农林牧副渔
浙江农村出现五业兴旺大好形势
据新华社杭州八月二十六日电 新华社记者郭说传、沈世纬报道:中共浙江省委从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实际出发,采取措施调整农业布局,加快山区、渔业建设,促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浙江省,茶叶、蚕茧、柑桔、络麻等产品在全国一向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十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加上实际工作上的缺点,多种经营生产受到严重摧残。粉碎“四人帮”两年多来,浙江省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虽然比较快,但是,农业内部各业比例失调的状况并未扭转过来。一九七八年,全省的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中,林业只占百分之二点六,牧业只占百分之十二点五,渔业只占百分之四点六。
针对这个情况,浙江省委从去年开始就注意调整农业布局,强调各级党委都要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把林、牧、副、渔各业,把多种经营生产搞上去。为了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今年,省革委会适当调整山区粮食征购指标,并拨出三亿斤粮食帮助部分山区逐步停耕还林。
为了调整好农业布局,省委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努力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在省委、省革委会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各地按照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对布局不合理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合理调整,建设一批生产基地。目前,全省木材、毛竹生产主要集中在龙泉、庆元等八个县,络麻生产主要集中在钱塘江两岸的五个县,蚕茧生产主要集中在杭嘉湖和绍兴地区的十二个县,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二十个县,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八个县。另外,充分利用山区牧草,大力发展各种草食性动物,建设一批山羊、奶羊、菜牛、兔子等生产基地。多种经营的生产基地建立后,各地采取措施,加强领导,逐步实行种植、饲养、加工相结合的一条龙生产体制,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为了加快浙江农业全面发展的速度,省委在积极调整农业内部布局时,还强调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从去冬开始,省委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对林区、渔区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的社员口粮、若干农副产品的价格和奖售标准等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着手加以解决。过去棉农的口粮偏低,“扩粮挤棉”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省革委会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降低棉区春粮定产指标,给棉区增加销粮指标,使重点产棉区社员的口粮水平不低于附近产粮区。
今年,一个五业兴旺的大好形势已经开始在浙江省农村出现。全省春粮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二十二以上,油菜籽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八点五,早稻总产和亩产比丰收的去年有新的增长,春茧产量高于去年,春茶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九点四,猪、牛、羊、禽、蜂发展都很快。渔业得到了恢复。全省植树造林、育苗和桐油套种进度均超过去年同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