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西人一语激东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02
第6版()
专栏:国际随笔

西人一语激东瀛
陈泊微
我们的近邻樱花之国的国民,可以说是一个感触灵敏、目光四射的民族。世界上出现了什么新知识、新技术,日本人会象蜜蜂采蜜一样,很快就去了解和研究,并根据自己的国情和需要去学习和吸收。这是早已为世人所称道的。与此相联系的,是日本人对于外间世界反应似乎特别敏捷。比如国际上对这个岛国有什么议论或评价,不管是悦耳的还是刺耳的,日本人会赶快拿来公之于本国,认真地加以咀嚼、吟味和思索,借此对自己作一番自我分析。一个民族具有这样一种敏锐的感应力,应该说是一个并非无关紧要的特点吧!
近几年来,国际上研究日本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从日本的“企业精神”到民族性格,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到至今繁荣不衰的古典诗歌形式——和歌和俳句,都在引起外国人鉴赏和研究的兴趣。这表明世人正在用新的眼光看日本,了解日本。人们特别想要寻找这样一个秘密: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几乎变成废墟的日本,为什么能够在三十几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日本人为什么能够生产出那么多产品畅销全世界,以致使得许多竞争伙伴们叫苦不迭?
关于日本人成功的“秘密”,国际上的议论和分析是很多的。最有趣的是欧洲人最近奉送给日本人的一个称号,叫做“住在兔子窝里的工作迷”!据说这句话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份秘密研究报告中的“名言”,听起来实在不怎么庄雅。不过这句半是惊叹、半是挖苦的话,倒也相当真实地反映出了背着对日贸易大笔赤字包袱的欧洲人的心情和看法。在他们看来,勤奋的日本人只知道象着了迷似地干活,同时又拚命地向海外扩大他们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出口,却不肯面向国内,把资金和产品更多地用在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方面。好厉害的亚洲竞争对手呵!
“住在兔子窝里的工作迷”!这句话里,含有欧洲人的抱怨和讽刺,其本意是担心日本要到西欧市场上去激烈竞争,但就其实质说来,应当看作是个褒词,而不是什么贬词。日本国土狭小、原料资源缺乏,这个岛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度增长,今天成为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第三(最近有一种算法,说是去年占世界第二)的工业化强国,这恐怕与日本人具有使欧洲人望而生畏的那种着迷似地拚命干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但是,说句公道话,把日本人比作一群“住在兔子窝里的工作迷”,这也未免偏激和夸张了些。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在若干年前的确比欧美人差好大一截儿,然而在今天,同欧美最高水平相比即使还有差距,也差不了太多。把日本人的生活状况形容得象“住在兔子窝里”那样可怜,恐怕未必中肯吧!
那末,这句诙谐的评语究竟在日本引起了什么反响呢?人们可以看到,反响是强烈的,但不是恼羞成怒和空洞的反驳,而是认真的谈论,热烈的探讨和冷静的“反省”。许多报刊根据种种调查和统计资料作了具体分析之后指出:今天,日本的工资水平虽不比欧洲工业化国家低,但有些生活费用(如食品、住房等方面的费用)确比人家高一些;日本法律规定的休息日数和每年带薪休假日数同欧洲一些国家差不多,但日本一般劳动者实际享受的休假日数却比人家少一些;至于居住条件,差距就更大些,因为一般日本人的住房据说比欧洲人的住房狭窄,以及诸如此类。所有这些求实的分析、对比和议论,无非是向日本国民说明:人家欧洲人的批评和讽刺并非没有一点道理。日本国内的确还有不少事情可做。
你看,来自欧洲的那么一句颇不优雅的评语,居然在日本的舆论界激起了如此认真的反应。这固然说明了拥有大量贸易盈余的日本对西欧的埋怨的敏感;另一方面,这是否也表现出了一种自我解剖的勇气呢?
任何一个民族,设若她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要前进,要发展,要雄飞,那就不能不作很大的努力来陶冶、砥砺和提高自己的民族精神。中国有句古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民族,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瑕瑜互见、妍媸并存的。重要的是看谁能经常照镜子,经常留心听听想想外间世界对自己的褒贬和评价,从而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应当学习什么,扬弃什么。一个奋发有为的民族需要努力培养她对周围世界的感应能力,加强她的内在省察力。不论对个人来说,还是对一个民族来说,都需要看清阻碍自己前进的物质阻力和精神包袱是什么;谁能把自己身上的痼疾和陋习洗得乾净些,谁就能步子迈得快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