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注意落实政策实现连年增产 甘肃畜牧业又获丰收 农区的畜牧业特别是大牲畜也有了较快的恢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17
第2版()
专栏:

注意落实政策实现连年增产
甘肃畜牧业又获丰收
农区的畜牧业特别是大牲畜也有了较快的恢复
据新华社兰州九月十六日电 新华社记者葛象贤报道:甘肃省牧区和农区的畜牧业生产,在前两年增产的基础上,今年战胜雪灾、春寒等严重自然灾害,又获丰收。到六月底,全省各类大牲畜达到三百七十五万七千头,比去年同期净增百分之一点一,羊达到一千一百六十九万只,比去年同期净增百分之五点九五。
甘肃省是我国北方主要牧区之一,共有草原二亿多亩,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广阔前途。但是前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以及工作上的缺点错误,致使全省畜牧业长期停滞,甚至倒退。
粉碎“四人帮”以后,甘肃省委为了扭转畜牧业的被动局面,十分注意落实牧业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恢复牧区以牧为主、半农半牧区农牧并举的方针,强调农区也要农牧结合。明确规定牧民对国家的贡献是交售畜产品而不是农产品,把加在牧业队、半农半牧队不合理的粮食征购任务减下来,批准了一批宜牧不宜农的社队实行退耕还牧。二,调整畜产品征购任务,把过高的指标降下来,保证牧民首先有肉吃,有奶喝。三,牧区普遍实行“定工、定产、超产奖励”的“两定一奖”生产责任制,农区允许并鼓励大牲畜选户喂养,实行“定膘情、定繁殖、定草料消耗、定积肥任务、定报酬和奖励”的“五定一奖”生产责任制,使牧区和农区牲畜配种怀胎率、繁殖成活率提高,膘情变好,疾病减少,草场载畜量提高,饲草饲料消耗和牲畜医药费降低。
甘肃省近三年畜牧业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变连年下降为连年增产。在粉碎“四人帮”后的头一年即一九七七年,比上一年净增四十五万头(只),一九七八年比一九七七年净增五十四万头(只),今年又比去年同期净增六十九万六千头(只)。二是农区的畜牧业特别是大牲畜有了较快的恢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