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谢瑶环》的复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17
第3版()
专栏:

《谢瑶环》的复苏
李超
田汉同志编写的京剧《谢瑶环》,最近由中国京剧院一团重新上演了。在这个戏的命运史上,深深地留下了我国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意识形态领域所进行的尖锐复杂斗争的痕迹。它的重演,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和沉痛的回忆。
一九六一年,田汉同志在西安观看“碗碗腔”的《女巡按》,想到党号召要克服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不要学霸王别姬,而要学刚直不阿的“海瑞精神”。于是把原来写谢瑶环受权奸迫害,骂武则天的内容,改成既肯定武则天向豪门贵族斗争,也批评她后来放纵子侄近臣走豪门贵族的老路,在全剧中注入了要提防“载舟之水也覆舟”和“为民请命”的思想。《谢瑶环》剧本于一九六一年发表,一九六四年被党内那个“理论家”宣布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遭到了批判。
当时批判《谢瑶环》的借口,是说它写了“载舟之水也覆舟”的思想,说这是借古讽今,是反党。这一批判,是那个“理论家”一伙用捕风捉影的手法蓄意进行陷害。我们应当首先澄清这一是非。
剧中通过武则天唱道:“……太宗的言语说得透:要提防‘载舟之水也翻舟’!”这是指要重视人民的力量,照顾到人民的利益。这个一千多年前连封建帝王都懂得的人民和政权之间的舟水关系,却被说成是反党的,真是岂有此理!事实上,武则天只有认识了人民可以载舟也覆舟的道理,才可能采纳谢瑶环的主张:“……还不如陛下施恩惠,抚慰黎民安社稷,制止豪强严法制,使耕者得田饥得食……”这一思想在剧中是一贯到底的,直到剧尾,袁行健还向武则天诤谏说:请圣上“开张视听,采纳忠言,使百姓有击壤之乐,无涂炭之苦。若再宠信奸佞,残害忠良,只怕天下从此多事了。”作者在这里写载舟覆舟的道理,非常清楚,是要统治者正确解决与人民的舟水关系,关心人民的生产、生活。这里根本不存在有些批判文章所诬指的什么“要煽动我们的劳动人民起来造共产党的反,起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剧本通过人物之口,提出要武则天采纳忠言,安抚黎民,剧中武则天也确是这样做了:除了来俊臣那样的奸,申了谢瑶环的冤。这样的剧情,到底有何反动?林彪、“四人帮”害怕人民,害怕真理,硬说翻舟就是影射党要被人民推翻,这岂不是无中生有、颠倒是非?!
《谢瑶环》被指责的另一罪状,是说它宣扬了为民请命思想,并引申出:谢瑶环的为民请命,就是田汉为民请命,而这又是田汉的一贯的反党思想。于是帽子、棍子接踵而来。不仅这出戏被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帽子,田汉同志也被定为反党作家,竟被迫害致死。我认为,为民请命是指清官有了载舟覆舟的认识,既要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又要顾及人民的要求,象谢瑶环、况钟、董宣那样,忧国忧民,敢于挺身而出,拚着性命,犯上死谏,敢于向恶势力斗争。那种认为“为民请命”即使在封建社会是好的,但在今天也不能提倡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今天,我们有些领导人,沾染了剥削阶级的思想作风,违法乱纪,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问题还很不少,还需要有人敢于斗争。我们更不能忘记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他们不就是运用武三思、来俊臣的手法,制造了那样多的冤案、假案、错案,残害了许多象贺龙、陈毅等那样的忠良吗?林彪、“四人帮”作恶多端,而且流毒至今仍未肃清。既然有这种情况,有人敢出来为人民说话,伸张正义,这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我们看到违法乱纪的现象,听之任之,不揭发,不斗争,那不是在包庇坏人,姑息养奸吗?
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然应当包括维护人民的正当权利,这在一定意义上讲,岂不也是为民请命吗?共产党就是要为人民办事的。当然,我们也要提防那些心怀叵测,抱有个人目的、藏有野心的人,借口为民请命,煽动群众闹无政府主义,起哄肇事。这当然不是为民请命,而是利用群众的某些要求和愿望来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在重新上演《谢瑶环》的今天,我们也需要把这些是非弄清楚。
戏剧艺术是在观众面前完成的。作家的创作意图,剧本表现的思想,只有通过导演和演员的再创造,塑造出具体的生动的人物形象,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效果。《谢瑶环》的重新演出,不但导演和演员对作品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连观众也感受得更深了,因为他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经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田汉同志在写剧本时,只不过根据一定的历史故事进行了新的艺术创造,可是没想到在写出剧本几年之后,自己同作品中的人物一样遭到了悲惨的命运。
今天尚可告慰的是,一团的导演和演员们做了使剧本提高深化的工作。在演出中,全剧突出了谢瑶环同人民休戚相关的思想感情,强调了忧国忧民的精神面貌,表现出不畏强暴的性格。就全剧讲,导演和演员们掌握了要突出的主题思想,从人物性格出发,克服了那种突出主角、围着名演员转的积习。所以,人物的刺激与反应,思想感情的交流,此起彼伏,因感而发,形成舞台上和谐的音乐感和强烈的戏剧性。这样,既淋漓尽至地刻划了人物性格,也表现了主题思想,因而构成了一台完整的戏剧。
在表演艺术上,《谢瑶环》的演出,使我们又欣赏到杜近芳同志那声美腔圆、脍炙人口的唱段。她不但表现了谢瑶环改装的男性化的慷慨激昂的一面,也刻画了她髫韶年华纯真娇羞的一面。由于谢瑶环女扮男装的特殊身份,要求演员必须突破行当,运用小生的唱腔来塑造人物。杜近芳在演唱时能够运用自如,唱得恰到好处。还令人高兴的是,从这次演出中,我们看到青年一代的成长。如演袁行健的叶少兰,他出色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抱负、仗义执言的将门后代,不愧为表演艺术家叶盛兰的嫡传。同样,饰演龙象乾的李强,戏虽不多,但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表出现在舞台上,演得严肃认真,用传统的技艺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正义感和责任心。
《谢瑶环》的演出,使我们通过剧中塑造的人物的感染力,认真分析、理解了一些思想是非,从沉痛的历史教训中受到教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