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艺术之花结友谊之果——记中国京剧院三团在东京的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18
第5版()
专栏:日本通讯

艺术之花结友谊之果
——记中国京剧院三团在东京的演出
本报记者 聂长林
九月一日到十日,中国京剧院三团以三组七个剧目在东京轮流演出九场,受到日本观众的热烈欢迎。
日本剧作家野口远一先生在欢迎京剧团的文章中写道:“日本的观众这次看到京剧,一定会认为它是闪耀在王冠上的一颗夜明珠。”结果确如野口先生所预言的那样,京剧艺术的魅力超越了语言的障碍,深深地感染了日本的广大观众。
东京各报发表的评论说:京剧的武打“以千分之一秒的时间,百分之一厘米的空间为单位计算动作,的确是快速、优美、有生气”,“在两个多小时里,简直使人眼花缭乱,顾不上松一口气”。
记者在剧场中遇到了一些文化界人士。歌舞伎名演员河原崎长十郎先生说:“京剧是中国人民长期锤炼出来的精华,在两国文化交流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日本的歌舞伎就有很多与之共同之处。二者的发展还主要是在日本的锁国时代,可见文化的影响是封锁不住的。现在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戏剧的交流会起更大的作用。”日本电视片的名演员东野英治郎先生说:“我二十三年前看过梅兰芳先生的演出,认为京剧在世界上也是了不起的剧种。听说粉碎‘四人帮’之后又恢复了传统剧目,这次看了演员都这么年轻,在技巧上又有了发展,感到特别高兴。”
这次演出的七个剧目,不仅在日本妇孺皆知的孙悟空等武打戏大受欢迎,而且每个小戏和几名主要演员也都受到称颂。
“《大闹天宫》中几十名演员各踏着轻快的音乐旋律、施展着轻松的身段,首先把人吸引住了。”“李光的表演格外传神,不仅武打好,头上的两根翎子、随着悟空的动作在空间描出了美丽的流线”,
“《拾玉镯》是令人心里不胜暗笑的田园诗,孙玉姣的含羞的处女动作,看去实在优美”。“李维康、孔新垣的《秋江》,只一个小道具——橹,就表现了二人在船上的动作”,“艄公解缆,妙常过跳板登船,两个人巧妙的动作,把船的上、下、左、右摇摆,表演得清清楚楚”。“尼姑的恋歌、艄公的号子,合唱出江上的愉快”。“《三岔口》两个演员的武打,精确到间不容发。扮刘利华的郭锦春,毫无声音地跳到桌上或钻进桌下,并很富幽默感,更觉出色”。“在《水漫金山》中,武艺和杂技随处展开,许多人在挥动的大旗上下翻来滚去,许多神兵包围一员女将枪矛交起,而她却用手、脚和头一一弹回,服装灿烂,音乐悦耳,真是个豪华的场面。”
正是由于几乎每一个剧目都受到欢迎,因此,一千七百多人的剧场,场场座无虚席,剧票早已预售一空。每当散场时,谢幕都在五、六次以上,大批观众拥到舞台前,有的向演员献花,有的同演员握手。有些观众一直守候在门外不走,等候演员出来时签名留念。一位青年手头没带本子,竟掀起衣襟,请李光同志在上边签了名。
在东京演出最后一场时,记者到后台采访了剧团领导和演员,请他们谈谈演出成功的原因。他们认为,这首先是因为全团上下都一致认识到,我们这次来是带着九亿人民要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希望来的。而这个心愿也是与日本人民相通的。剧团到日本的第二天就受到大平首相的接见,大平首相也强调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也是中日关系不断发展的一个具体体现。
给剧团帮忙的日本朋友和侨胞们,不仅对演员生活照顾得极周到,而且许多第一次接触到京剧的青年们,竟然成了“戏迷”。很多人都化妆成剧中人陈妙常、白素贞、孙玉姣、孙悟空等,拍照留念。
几天的相处,这些为剧团帮忙的人,都同演员结成了亲密的朋友。李维康同志有几天胃不好,几位当翻译的日本姑娘和华侨姑娘每天给她送粥、奶粉和水果等,帮她洗衣服,李维康同志说:“真象自己的姐妹一样”。日本大夫不仅几次到宿舍给她诊查、投药,还送点心、写信安慰她。
所有这些,都给演员们以极大的鼓励。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越演越有信心,艺术发挥也越来越好”,并表示今后要用艺术来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服务,为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友好服务。
中国京剧院三团这次成功的演出,使人们确信,艺术的花朵,一定会结出丰硕的友谊果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