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解决森林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的途径 改革体制 疏通渠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19
第3版()
专栏:述评

解决森林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的途径
改革体制 疏通渠道
森林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资源较少,我们更应该特别珍惜。但在采伐林木生产中,林木的利用率很差。现在,全国国营林场每年抚育间伐约五百万亩,生产木材近四百万立米,其中非规格材一百多万立米;同时还有大量采伐剩余物。而市场的木竹制品等供应奇缺,据调查,目前北京市文教系统需木材三万立米,尚缺一半,大都可用非规格材代替。全市中小学尚缺学生桌椅二十五万套。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认真研究解决。
国营林场开展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满足生产建设、人民生活的需要,还可以小材大用,变废为宝,增加林场收入,更好地做到以林养林,以短养长,更多地安排社会劳动力。总之,好处很多,潜力很大。但目前据十八个省不完全统计,开展综合利用的林场只有百分之三十六,大部分林场还没有开展起来。原因在哪里?
除了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流毒的影响,有的同志认为国营林场主要任务是造林育林,搞林、工、副多种经营是不务正业,不敢抓以外,还有计划、物资、商业、轻工和林业部门没有很好配合,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这表现为关卡多,层次多,产、供、销渠道不通,国营林场又没有自主权。
在生产方面,对国营林场生产的规格材,木材公司的收购价格大大低于森工企业,而木材公司把这批规格材上缴国家时,却按森工企业生产的规格材计价,从中赚钱,致使国营林场生产规格材越多,赔钱越多,每年都有大量政策性亏损。再以非规格材生产来说,每年都间伐大量小材和枝丫,可用于造纸浆和纸,但轻工部门宁可大量进口纸浆和纸,也不好好利用。据了解,去年进口纸浆二十多万吨、包装纸二十二万吨、新闻纸九万吨,共花外汇一亿多美元;今年一至八月份,又进口纸浆十三万吨、包装纸十九万吨、新闻纸十三万吨,共花外汇一亿五千多万美元。
在供应方面,国营林场的运输工具、机械设备、原材料等供应没纳入国家计划,无供应渠道;而国家投资又少,目前在全国尚有三分之一的国营林场没有林区公路,三分之二的国营林场没有汽车,运木材下山,还是靠人力。
在销售方面,有的省、地、县计划、物资、供销等部门有不少限制国营林场的规定:有的不收购;有的要压价收购;有的不准出县出省;有的出县要缴手续费等。如山西省太行山林管局与河北省邢台造纸厂订合同,每年利用间伐的非规格材加工夹纸板五万个,每个纯利一元,但山西省和顺县有关部门规定出县境每个要缴手续费一元,结果,商业部门白赚,林场白干,只好停产。浙江省计委和省林业局正式通知新安江开发公司,将所属林场一九七六年抚育改造下来的枝丫材,调给湖州纤维板厂二千吨作原料,可是县计委负责人不让出县,使大量枝丫霉烂丢失。据十二省的十八个林场统计,去年当地不收购而又不准出县等原因,造成困山材九千二百立米,积压纤维板一千零四十六吨,刀把、镐把等木制品五十七万件,有的已腐朽,积压和损失资金达七十多万元。
为此,解决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协作,敢破敢立,在体制上进行必要的改革。
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给予国营林场一定的经营和财政自主权。林场开展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收入应归本场,用于林业建设和改善职工生活。对国营林场的运输工具、机械设备、原材料等供应,应纳入国家计划,给予调拨。林区要全面贯彻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方针,实行林、工、副、商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现在,国家计委、林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综合利用已发出通知,又批准林业部设立中国林产品经销公司,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疏通国营林场产、供、销渠道,是个良好开端。木材产品的分配,是由国家物资总局来管,还是由林业部来管,也值得研究。林业部应尽快改变各地重采伐、轻综合利用的状况,并大力组织以采伐天然林为主的森工企业开展综合利用。
本报记者 尹韵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