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建议恢复“插花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19
第3版()
专栏:来信

建议恢复“插花集”
在河北省唐山地区农村,群众对统一集期意见很大,要求恢复“插花集”。
文化大革命前,这里农村实行传统的“插花集”。互相邻近的集镇,集日依次错开,或“一、五”、或“二、六”、或“三、七”,五天一集。一个县几乎天天有集日,群众买卖东西相当方便。文化大革命中,全省统一了集期,曾改五日一集为十日一集。“四人帮”推行所谓“哈尔套经验”时,有的曾变十日一集为十五日一集。加上极左路线规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对上市物资横加限制,农村集市一片冷落。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集市贸易重新活跃起来,恢复了五日一集(一、六日为统一集日)。但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插花集”至今没能恢复起来,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新问题:
一,群众的正当交换受到限制,买卖双方都不方便。由于各地集市贸易都在同一天进行,往往赶集要买的东西买不到、要卖的东西卖不了,都得再过五天才能交换。一些生产上急需的东西如薯种、菜种、秧苗等,往往违误农时;一些蔬菜、水果、鱼虾等不易贮存的鲜活商品,也常常蒙受损失。遇上连绵阴雨,买卖双方十天半月才能一遇,损失更大。今年七月份,昌黎县城关连续五个集日被雨搅了,到第六个集日一下子上了十万多人。群众说,过去实行“插花集”,“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什么东西也不愁买不到、卖不出。现在赶集上市真叫难!
二,城镇大集越赶越大,小集越赶越小。以昌黎县为例,文化大革命前,全县共有集市二十三个,布局比较适宜,群众流向也比较合理,一般都能就近交易。统一集期后,群众赶一次集要办许多事,小集怕办不全,都争奔大集。结果,一些较小集市由于交易面小,逐渐自消自灭。全县二十三个集市就有十三个被淘汰了。相反,一些较大的集市,赶集人数大量增多。城关大集原来平时不过两、三万人,现在一般都在四、五万人以上,高峰时达到过十万多人。安山、靖安、新集等集过去一直是万人以下,近来也经常保持在两、三万人左右。弄得街道交通堵塞,市场秩序难以维持,给投机倒把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
鉴于上述原因,广大群众和市场管理部门都迫切要求恢复
“插花集”。不久前,滦县等地已经贴出布告,宣布恢复传统的“插花集”。可是,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听了汇报后,下了一道禁令:“这个口子不能开!”使已贴出的布告成了一纸空文,准备改的地方也不敢改了。群众对此议论纷纷。
恢复“插花集”,一方便群众,二利于市场管理,这个口子为什么不能开呢?据说,一是怕集日增多,赶集人次增多,影响农业生产;二是怕给投机倒把分子扩大活动机会。其实,这些顾虑都是没有根据的。实行“插花集”,各个集市的交易量和交易面都均衡地增加了,能够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要,农民可以就近交易,不必长途跋涉去赶大集,农村劳动力不仅不会浪费,反而会有所节约。至于少数投机倒把分子,并不是统一集期所能限制了的。“四人帮”推行哈尔套大集黑经验时,集日半月一次,投机倒把活动反而有增无减,就是有力的说明。对于投机倒把活动,也只能通过社会主义法制和市场管理加以解决,绝不可因噎废食。广大群众迫切希望省、地领导上能够联系实际学习真理标准,多搞一点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多做些利国利民的好事,少搞一些脱离实际的一刀切的规定。冯爱 李春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