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现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设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21
第3版()
专栏:

现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设想
房维中
我们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弊病很多,主要问题是三个:
第一,自上而下的指令性的计划,管得太多,把经济搞死了。国民经济错综复杂,不断变化,要想通过国家计划对各项经济活动统统作出具体的规定,根本不可能。国内外的经验证明,没有哪一个中央机构能够解决经济问题的全部细节。第二,按行政系统、行政区划、行政层次、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切断了经济的自然联系,排除运用经济的办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和数不尽的浪费。许多事情,企业之间直接见面,问题就能很快解决,但非得一级一级报批不可。几十道关口,一个关口通不过,事情就停摆了。而从下向上报,再从上向下批,一个圈子兜过来,即便顺利通过,已经时过境迁了。第三,企业本身没有自主权,什么事情都得由上级布置,上级批准,多少条绳索把企业捆得死死的。其结果,企业只对上级负责,对计划负责,吃大锅饭,想积极也积极不起来。等、靠、要不对,但现行体制就是鼓励等、靠、要,鼓励伸手,而不鼓励企业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把事情办好。
这三条是相互联系的。搞包罗一切的指令性计划,就得主要靠行政机构、行政手段,其结果,必然束缚和伤害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是生产的直接承担者,企业没有积极性,生产要更快地发展是不可能的。当然,问题不止这三条。在企业本身,还有一个经营好坏同生产者个人的物质利益不挂钩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长期打不破这套体制?认识上有偏差。以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就得实行包罗一切的指令性计划。越是问题多,越是嫌管得少,管得不严。过去老批评计划不全不深不透,不仅要管全民企业,连社队企业的产供销都想直接纳入国家计划。国家管的经济技术指标,越加越多,中央管不了,就想放给地方,地方管不了,出了问题,又收回中央,来回兜圈子,就是不去想怎样扩大企业的权力,把许多事情让企业自己去管。
强调计划经济是完全正确的。国家通过计划,指导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避免无政府状态,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但是,计划经济是不是一定要全部实行指令性的计划,可不可以利用市场关系和经济手段,来达到计划规定的目标?事实证明,是可以这样做的,而且应当这样做。
我们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管理体制,想法不尽一致。大体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高度集中,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做法,即实行“古典式的中央计划经济”。主张这种体制的同志还是有的。但是,这种体制,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重重,部门与部门之间矛盾重重,地方与地方之间矛盾重重,中央、地方与企业之间也矛盾重重,这是实践已经证明了的。
第二种,分散管理,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独立,即实行以省、市、自治区为主的“地方计划经济”。这样办,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是,这种体制仍然没有解决企业的自主权问题,不过把中央集权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地转到省市的头上,而按行政区划和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所带来的弊病并没有消失,且会限制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和经济交流。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虚君共和”,中央管虚,地方也不直接管企业。美国的企业并不是按几十个州划分的,日本也不是按几十个县划分的。现在,跨国公司盛行,欧洲正在搞共同体,而我们如果把全国经济按省、市、自治区划成二十九块,有的同志担心,这不是前进,而是后退。当然,不是说不要扩大地方的权力。应当给地方的权力要给地方。
第三种,给企业以更多的自主权,按经济规律组织经济。打破部门和行政区划的界限,把行政管理系统和经济管理系统分开,以企业为基础,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怎样组织合理就怎样组织。企业在哪里,就给哪里缴税。部门和地方负责研究发展规划、方针政策,负责企业之间的协调和思想政治领导,地方还要负责搞好公用事业建设。企业拥有生产、交换、分配的更大主动权。国家给企业指明发展方向和要求,但尽量减少下达指令性计划,更多地主要地采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第三种方案,可以解决我们现在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是实行起来并不简单。要把理论搞清楚,把很多细节搞清楚,必须进行大量工作,实行起来要有很多过渡阶段,会遇到很多的阻力。现在对于第三个方案的许多提法,可能并不准确,也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设想,但这确是一个方向。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外国的经验,闯出一条路子来。
实行体制改革,第一件事情,是先把方向搞清楚。每一个小改小革,都要遵循这个方向前进,而不能同这个方向相背离。没有全局在胸,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体制改革是搞不好的。(原载《财贸战线》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