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天津鸿顺里街道干部实事求是分析街道状况 摘掉“黑典型”帽子 做好生产生活服务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22
第2版()
专栏:

天津鸿顺里街道干部实事求是分析街道状况
摘掉“黑典型”帽子 做好生产生活服务工作
新华社天津九月十六日电 新华社记者马杰、杨夫保报道:天津鸿顺里街道干部结合学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实事求是地对街道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分析,一致认为城市街道不是“阶级斗争前哨阵地”,而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后方。林彪、“四人帮”横行时强加在鸿顺里街“修正主义黑典型”的帽子,必须摘掉。
天津鸿顺里街有十三个居民委员会,居民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从一九五八年开始,这个街道组织闲散劳动力陆续兴办街道工厂、托儿所、幼儿园、代销点、修配服务站等。发展了街道生产事业,给职工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被选为天津市街道组织生产、搞好生活服务的先进单位。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些领导同志曾先后来这里视察,对鸿顺里街兴办工厂和生活服务网点予以表扬和肯定。不少外国朋友也曾来这里参观访问。
但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这个先进街道却蒙受不白之冤,被戴上“修正主义黑典型”的帽子,说这里“阶级斗争复杂”,“是旧社会残渣余孽集中的场所”。在那些日子里,政治运动接连不断,搞什么“户户是批判的战场”、“人人做批判家”,天天抓“阶级斗争新动向”,造成邻居不和,里巷分裂,人心惶惶;全街有八十户被抄家,三十四户被遣送农村,二百零六人被批斗,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最近,他们学习了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报告,对街道阶级情况作了实事求是的调查分析。实际真相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被批斗的二百零六人中,除两个人的问题还在复查外,其余二百零四个人没有一个是阶级敌人。这条街上确实居住着一些资本家,可是经过三十年来的学习改造,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遵守政府法令,积极劳动,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的人已成为街道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积极分子。原来有一个被定为坏分子的人,在落实政策,摘掉了帽子以后,在街道一个无线电修理部工作,表现积极。他刻苦钻研技术,努力为用户服务,受到群众的赞扬。
街道干部说,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并不是鸿顺里街道阶级斗争尖锐、复杂,而是林彪、“四人帮”在这里推行极左路线,搞阶级斗争扩大化,严重地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打击迫害干部和群众。正是在这条极左路线的统治下,街道的一些工厂被迫关闭下马,生活服务网点被强行解散,使得人民生活困难,待业人员愈来愈多。
鸿顺里街道干部通过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认识了城市街道工作的重点,提高了做好街道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他们想方设法广开门路,扩大生产,先后办起缝纫、纸盒加工、汽车修理、电器修配等三十四个生产加工点,还办了早点、轧面、托儿等生活服务项目。到八月底,他们已安排待业青年一千五百多人,占全街应安排待业青年的百分之九十二。全街道企业今年一至七月生产总值达到四十六万五千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四十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