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发展中的我国远洋运输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25
第2版()
专栏:

发展中的我国远洋运输事业
焦扬
三十年来,我国远洋运输船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年六月底,远洋船舶已有三百九十一艘,七百多万载重吨。它航行于浩瀚的三大洋之上,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和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旧中国,我国只有寥寥几艘远洋船舶,往返在中国与日本及东南亚之间,最远未超过波斯湾。解放前夕,连这一点点远洋船舶也被国民党开走或破坏,到全国解放时,我国远洋运输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又阻碍了我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发展。
毛主席和周总理十分重视和关怀我国的远洋运输事业。早在五十年代,毛主席就发出了“建立海上‘铁路’”的号召,提出了要把我国远洋船队发展到一、两千万吨的设想。交通战线职工,怀着发展祖国远洋运输事业的满腔热情,决心为组建新中国的远洋船队而奋斗。一九六一年,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成立,我国远洋货轮“和平”号和“友谊”号等船舶,穿过辽阔的南中国海,开辟了通往亚非各国的航线。但在当时,这支船队还很小,只有船舶二十余艘,二十余万载重吨,承担的运量很少,绝大部分外贸货物要靠租用外轮运输。
为了适应外贸运量迅速增长的需要,周总理于一九六四年提出在发展国内造船工业的同时,利用银行信贷向国外购买远洋船舶。一九七○年进一步指出,力争一九七五年基本改变主要依靠租用外轮的局面。这样,我们从六十年代后期少量买船,到七十年代,利用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萧条,在对我有利的条件下,适时买进了较大数量的远洋船舶。同时,我国自己的造船工业也逐步成长,为我们远洋船队提供了一艘又一艘的国产船舶。这就使我国船队不仅在规模上迅速壮大,而且在技术构成上也不断改观。现在,这支船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海上运输的主要力量。
我国远洋船队发展的历史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银行信贷,引进部分国外船舶,是迅速发展我国远洋船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远洋运输事业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措施。但是,这样一个没有使用国家投资,对社会主义建设十分有利的正确政策,却受到林彪、“四人帮”一伙的百般刁难,设置了重重障碍。他们胡说买船是“卖国主义”、“崇洋迷外”,并且一手炮制了“风庆轮事件”,使贷款买船被迫一度中断。在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支持下,交通战线职工同“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我国的远洋船队在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现在,我国远洋航线已经通向世界各国。我国的远洋船舶,东行到日本,横渡太平洋到加拿大、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西行经印度洋,出苏伊士运河,过地中海,进大西洋,或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沿途达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南行通往东南亚、大洋洲各国;北行去朝鲜。到达的地方,已由一九六一年的五个国家、十三个港口,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四百多个港口。
我国远洋运输,主要是为对外贸易服务的。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大型技术设备和急需的一些物资,如北京、上海、广州的石油化工总厂设备,武钢的一米七轧机,上海宝山钢铁厂等厂矿企业的大型设备,大部分都是由我国远洋船队承运的。一九六五年,我国远洋船队承运量只有一百六十五万吨,一九七五年超过一千万吨,一九七八年达到了三千万吨。十多年来,我国远洋运输的运费收入,不仅偿还了购买船舶的信贷资金,同时还向国家上缴了一定数量的利润。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一支象现在这样规模的船队,我国就要在国际租船市场上多租几百万吨外国船舶,增加大量的外汇支出。
我国远洋船队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是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一座桥梁。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忠实执行者,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国远洋运输船队是一支年轻的发展中的船队。这支船队现有的规模,同我们九亿人口的大国很不相称,与日益增长的外贸需要很不适应,与世界先进海运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若干年内,我们的船队要继续发展,船舶要陆续更新。当前,要继续抓好增产节约运动,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营运效率,增加收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伟大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