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同人民的脉搏一起跳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25
第3版()
专栏:

同人民的脉搏一起跳动
刘心武
在建国三十周年前夕,我们一些在新中国长大成人的青年作者,聚在一起思考、议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文艺创作,应当怎样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当然,首先必须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敢于正视现实、真实地反映生活。在林彪、“四人帮”肆虐的十来年里,国家受了重创,因此,我们在反映这一段生活时,就绝不能回避这个严峻的现实,而应当勇敢地暴露林彪、“四人帮”这股害民害党的黑暗势力。同时,要热情洋溢地讴歌广大人民群众同这伙丑类所进行的英勇斗争,展示出真实而光明的前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党和人民在进行伟大的战略转移中所表现出的伟力,同时也绝不能低估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因此,我们在反映当前的生活时,就必须既歌颂那些推动我国向四化进军的积极因素,也必须暴露那些阻碍历史车轮前进的黑暗势力。我们不怕某些人抡棍子、掷帽子,说我们的作品是“暴露文学”也好,“向后看文艺”也好,骂我们“缺德”也好,我们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战斗传统。我们要这样作,正因为我们是这样地热爱哺育我们成长的新中国,唯其挚爱光明,不容黑暗将光明侵吞,我们才疾暗如仇;也唯其心中充满阳光,我们才能照出黑暗中的丑恶嘴脸,加以无情暴露。近两年来,我们发表的一些作品,尽管还明显地不够成熟,却已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为什么?恐怕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讲了真话,暴露了危害新中国的黑暗势力及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发挥了文学的战斗作用,同广大的人民群众爱憎相通。作为单篇的文学作品,当然可以是纯歌颂性的;但是,倘若我们整个的文学创作不分情况,一味地歌颂,把我们的社会描绘成没有矛盾、没有缺点、没有阴暗面的尽善尽美的极乐世界,那么,无异于对人民群众起着麻痹和腐蚀作用,纵容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泛滥,放跑官僚主义和贪污盗窃,使假恶丑可以在没有文学武器进攻的状况下大摇大摆地恣肆横行,试问,人民群众能够允许吗?
不过,仅仅达到了真实,仅仅是歌颂了应当歌颂的、暴露了应当暴露的,是不是就够了呢?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头两三年里,有这样一个水平,人民群众还是很欢迎的,因为对比“四人帮”所搞的那一套虚假透顶、黑白颠倒的东西,这些作品是让他们耳目一新、舒心解气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再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就不行了。人民群众都在思考,新中国里诞生长大的一代新公民,可以说也在积极地思考。他们不但希望文学作品揭示出光明与黑暗,而且要求文学作品能通过艺术形象,昭示出光明与黑暗搏斗消长的内在规律。为什么林彪、“四人帮”得以有十年猖狂?其社会历史根源是什么?我们好人自身的什么弱点与错误,起到了放松戒备和姑息纵容的作用?我们所搞的这一整套东西,究竟哪些部分确实是科学社会主义,哪些部分实质上并不是?怎样限制和排除官僚主义对我们事业的锈蚀作用?……有的人害怕我们提问题,害怕人们思考,说这样的作品是“问题小说”,思考则是“怀疑一切”。但时代在前进,广大人民群众在积极地迎接、解决着新长征中的新问题,而群众中的大多数,通过思考,坚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许多人成为变革现实中不合理部分的最活跃最积极的力量,雄姿英发地在实现四化的宏伟事业中起着突击队的作用。这一切,不可能不反映到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来。我们如果忠于人民,那就必须责无旁贷地既反映人民的爱憎,也反映人民的思考,并在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学画廊里,增添包括思考的一代在内的俊美的新人形象。
我们这些青年作者,正在需要博览群书、融汇贯通的苦学阶段,却遇到了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十年文化浩劫,许多作者都存在艺术修养不足的问题,写出来的作品常常气有余而力不足,心到而艺不至。广大的人民群众已经向我们提出了艺术上的要求:更生动形象些,更含蓄隽永些。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非下苦功夫不可。我们应当拜老作家为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看书,接触艺术作品,钻研技巧,触类旁通,由博览而精深。深入生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这一代作者目前面临着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憋着要写,而感到艺术修养不足和艺术技巧不能得心应手。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的作品是不可能在人民群众中有持久的生命力的。
新中国把我们养育成了文学新人,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的脉搏要永远同人民的脉搏一起跳动,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出人民的喜怒爱憎和所思所求。任何企图使我们的笔离开人民生活和人民感情的真实,而去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搞瞒和骗的邪恶力量,都将不能使我们屈服。植根于祖国的沃土,背靠着伟大的人民,沐浴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阳光,在党的指引下阔步前进,我们的前途无限光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