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谈“影射”及“赶时髦”——评《这样的“时髦”赶不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25
第3版()
专栏:

谈“影射”及“赶时髦”
——评《这样的“时髦”赶不得》
孙子健
今年六月,《河北文艺》发表了《“歌德”与“缺德”》(以下简称《歌》文)。八月份《山东文艺》发表了《这样的“时髦”赶不得》(以下简称《时》文)。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篇文章都提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歌》文讲到“诅咒红日”;《时》文则更为明显地讲到“现在,个别刊物”发表的诗文是:“明鞭封建帝王,暗笞革命导师”,而且判之曰“影射史学”、“阴谋文艺”。还强拉硬扯地与“四人帮”联系在一起。说什么“你看,都是用否定历史帝王人物的方法来否定我们的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并声称“如果你是我们的同志,又怎能使用敌人曾用过的方法呢?”这就更严重了,成了敌我性质的问题了。
吓人实在吓人,但读之再三,感到并没有多少足以服人的论据,不过仍是一条旧棍子而已。
人们倒是真想知道,如今谁在“否定革命导师”,文章何不略举一、二呢?不是应该让事实来讲话,让人来分析判断吗?你讲一些空话,扣帽子一大堆,不是有违革命导师的教导,难逃“八股”罪状其中之一之嫌么?
“影射史学”、“阴谋文艺”,那确实是有的,至今人们还清楚地记得。但那是“四人帮”的东西。其要害是阴谋打倒一大批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颠覆无产阶级专政,使中国倒退到封建主义。这已是一个有充分事实根据的政治概念。这是就内涵讲的。
至于单纯的“影射”二字,其实无可非议。不过是一个方法问题。问题在于目的,在于为文的立场、观点。此外,也还有一个是否确切的问题。
看到一篇写唐太宗、魏征的文章,就有人惶惶然了。再有那么一篇,就有人“拍案而起”了:“什么纳谏呀!这明明是影射革命领袖哩!”真是奇怪的逻辑!“纳谏”有什么不好?难道这是某一个人要接受的教训?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只喜欢听颂扬,不喜欢逆耳之言,这没有点“一般性”?“影射”又有什么不好?所谓的“借古喻今”或者“讽今”,又有什么不对?“古为今用”,不正是毛主席的教导吗?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可能从中汲取了教益,拍手不迭;有的人可能认为是揭了自己的疮疤,大发雷霆。这也无可奈何。
举一、二个具体问题(甚至更多)来讨论,就能把一个革命领袖否定掉了么?如果是这么容易,那也就称不起革命领袖了。说穿了,不过是只准“凡是”而已!
《时》文作者还提出了一个影射“术”的问题,要作文章的人“有话明说”。既然称之为“术”,显然并不仅指“借古喻今”、“影射”之一端。到底还有什么?不得而知。有话不明说,不外还有“托物取喻”。这自然也难逃“影射”之嫌的。这种“影射”,《汤誓》可能带了个头。以后的《诗经》就数不胜数了。在文学上这称之为“比”。屈原大概也有嫌疑。他用“荃”隐喻楚怀王,拿“申椒”、“菌桂”、“蕙”喻有才之士,以“?”、“葹”比小人。话就不是“明说”的。《歌》文的作者,不是也讲到“诅咒红日”吗?他也是在用“喻”。
所谓“比”,意思不外是:用两种本质上并不相同的事物,取其相同的一点来作比较,使这一物之特征,在那一物中得到表现;而由于这种比较,使这一物之特征更为突出。这纯粹是文学艺术的表现方法问题。话直说,理论文章可以这样要求,文学艺术就不一定。即使理论文章,也还有“比”呢?马、恩、列、斯和毛主席在这方面都是高手。怎么能要求人一概地都“有话明说”呢?连人家的表现手法也干涉,这恐怕也太过分了吧?按照这一要求,难以想象文学艺术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时》文作者说:“还有一种人,专爱赶‘政治时髦’,某种思潮一来,他们不辨风向,不问来由,只要觉得新鲜,便赶紧抢到头里,或发议论,或写文章……”
何谓赶“政治时髦”?除非抱有个人某种欲望、动机,专搞政治投机,妄图以此捞点油水的极少数小丑。当前的主流是: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地奔向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大得党心、军心、民心,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难道说,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学习贯彻三中全会决议是赶“政治时髦”么?深入开展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补课是赶“政治时髦”么?林彪、“四人帮”伙同他们那个“顾问”作恶肆虐十多年,大搞封建法西斯专政,冤案遍全国,株连近一亿人。破坏生产,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推行文化专制主义,设文字狱,蹂躏了“双百”方针,造成文坛一片荒芜。他们祸国殃民,造成大倒退的局面。这场浩劫,是刚刚过去的事实,人们痛定思痛,记忆犹新。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领导全国军民,坚决拨乱反正,使乾坤初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崭新事业,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真正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一切共产党员、志士仁人,都应成为革命的闯将,敢想敢干,而不应思想僵化,因循保守,一切按老规矩办事。《时》文作者无视当今革命潮流汹涌澎湃,势不可当,横加指责什么赶“政治时髦”,他自己站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革命领袖是人而不是神。现代迷信这股风是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而刮起来的。许多是非问题,被林彪、“四人帮”制造的现代迷信和蒙昧主义、奴隶主义搞糊涂了。林彪、“四人帮”的极左思潮流毒很深,至今阴魂不散。对于这些,
《时》文的作者也该是明白的。为什么故意挑起“革命导师”作为幌子来吓人?我们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主张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更高地举起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当前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现代迷信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思想僵化或半僵化的同志还不在少数。《歌》文和《时》文的出现,并不奇怪。冰冻三尺,岂止一日之寒?
《时》文中把当前文艺战线的形势与“四害”横行时作比,说什么:“人们很自然地想起了‘四人帮’的影射史学、阴谋文艺”。这完全与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估计唱反调。华国锋同志说:“各种文艺创作逐步活跃,出现了一批受到群众欢迎的好作品,整个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的繁荣前景已经在望。”这个千真万确的事实,正是历史真相和主流。这样好的形势,怎么就使你“很自然地想起了‘四人帮’的影射史学、阴谋文艺”?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状态!
如果要说“怕”,怕的就是那些“风派人物”。他们不讲科学,不尊重唯物论、辩证法,他们不学有“术”,脑际里只有“风”,他们专门窥测风向,看风转舵。他们看准了风势,会比谁都“激进”。到头来,说不定“否定”革命导师的,正是他们这些人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