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计划造成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26
第3版()
专栏:

计划造成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
吴学良
周恩来同志在党的八大一次会议上说过:“应该承认,计划的好坏,对于节约或浪费起着重大的作用。计划所造成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计划所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因此,各级国家机关和企业部门应该首先做好计划工作。”这段话讲得很好,现在仍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国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有必要也有可能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合理地利用各项资源,做到最大的节约。这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回顾三十年来的情况,我们的这种优越性发挥得很不够。林彪、“四人帮”的破坏,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但从我们的工作来说,也有计划失算、管理落后等不少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国民经济范围内的节约或浪费,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计划。计划的影响遍及整个国民经济。计划得好,它在经济过程开始之前就决定了国民经济范围内全面、长期的节约,反之,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为此,斯大林特别告诫人们,计划经济中每个严重失算都会打击整个国民经济,因而要求在建设方面特别谨慎小心,具有远见。
从我国的历史经验来看,计划要为节约创造条件,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值得注意。
首先,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增长,是国民经济范围内全面节约的根本条件。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当然是越快越好。然而,速度有多高,并不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愿望,而要根据一定时期内现有基础可能发挥的潜力和确实投产的新增能力。前者是在原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靠改善管理,挖潜、革新、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后者要靠基本建设讲求投资效果,尽快形成生产能力。二者都是在国民经济范围内以节约求增产的基本途径。但是无论是通过哪一条途径,扩大生产规模,都必须有追加人力、物力、财力的确实保证,这是规定生产发展速度的依据。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以及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六年期间,计划规定了逐年稳定增长的生产发展速度,结果,都超额完成了,国民收入有较大增长,人民生活有明显改善。在生产、建设的稳步增长中较好地节约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
生产发展速度规定得“过头”和“不足”,都会造成浪费。我们吃过大好形势下“高指标”的苦头,而生产上的“高指标”,又和分配中的“高积累”联在一起。积累多了,就要多上基建项目,扩大规模,拉长战线。结果在人、财、物的分配和使用方面,基建挤生产,生产挤生活,挤乱了现行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合理比例,也破坏了工业、农业以至流通领域内部的正常联系。速度一时上去了,到头来还要被迫后退。这种由于经济秩序紊乱造成的浪费极大。另一种情况是对形势估计不足,降低发展要求,因而造成人和设备闲置,资金呆滞,物资积压,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一种浪费,但与“高指标”相比,及时调整,则较为容易纠正。在发展速度问题上,我们要在正确估量形势的基础上,坚持“积极可靠、留有余地”的原则,不能因形势好而对速度要求太高,也不可因为暂时困难而迟疑踏步,畏缩不前。
其次,搞好综合平衡是实现计划节约的关键。按比例是综合平衡的起码要求。比如,我国缺电已有十年,现在如能保证电力供应,许多产品不用增加投资,依靠现有设备、人员就可以大幅度增产,由于停机待电而造成的浪费就可以避免。按比例能够带来节约。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比例,可以带来最大的节约。在一定的时期内,国民经济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要,虽然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也有一个客观条件所允许的幅度,计划工作通过综合平衡,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最优方案,采用最优比例,争取最大节约。
最近,在国民经济的调整中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生产上保证轻纺工业“吃饱喝足”,建设上增加对轻纺工业的投资,使轻纺工业的增长速度在一个时期内快于重工业的增长速度。这是我国计划工作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也是通过调整计划,争取最大节约的重大步骤,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经验证明:以重挤轻,只能互相牵制,轻重工业都不能较快地发展;以轻养重,则可以互相促进,对农业、市场、外贸和人民生活都有很大好处。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是综合平衡工作中的根本问题。安排是否合适,不仅关系到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对于国民经济的节约或浪费,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积累基金多用于基本建设。确定基本建设的规模和构成,首先要安排好现行生产所需要的资金、物资和劳力。基本建设本身需要建筑材料、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和运输、施工力量以及相应的消费品,它们不仅要在价值上平衡,重要的是实物的总量和构成上的平衡,时间上衔接。生产性建设项目要有地质、资源等前期工作及建成后生产条件的保证,才可能顺利地按计划竣工,竣工后才可能投产,投产后才能较快地达到设计的生产能力。
基本建设战线存在的“长、乱、散、费”现象,
“长”是原因,“费”是结果。大批的未完工程,由于缺这缺那,长期占用着已经投入相当数量的生产资料,还要有相应的劳力、燃料动力等消耗对它们加以维护和保养,而不能为社会提供任何产品,究其原因,主要是基本建设的规模超出了物资等供应的可能。这是一种不讲综合平衡所造成的浪费,它给我们的教训是很深刻的。
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计划工作都应当研究如何讲求节约。世界上能源紧张,但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能源利用率都比较高,日、美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西欧在百分之四十以上。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却还不到百分之三十,若提高到百分之四十,节约的油、煤等将达到几千万吨。当然,能源利用率不高,有多方面的原因。从计划工作来说,是投资开发增加几千万吨油、煤、气的生产能力,还是适当投资用来提高能源利用率?这在综合平衡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第三,发挥长期计划的主导作用。长期计划规定一个时期内的战略目标和相应的基本措施,年度计划是为实现长期计划的目标而进行的年度安排。在计划工作中,长期计划应占有主导地位。经济的发展要在上期的基础上进行,这种延续性,不能因计划的期限而中断。事实上,大型工程的建设,某些科技方案的实现,各种人才的培养,经济结构、自然环境的改造,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的重大措施,都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见效。
在长期计划的指引下,年度计划要使全部经济活动在年度内以及年度之间互相衔接,建设项目布局合理,工程配套,并根据新的情况修订长期计划,使社会生产始终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逐年实现长期计划规定的战略目标,保证生产建设的发展速度快,节约效果好。过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实际上没有长期计划,也就谈不上发挥它的主导作用。计划多变等于无计划,其结果必然造成生产、建设中的严重混乱。上一个建设项目,往往急如星火,轻率定点,对产供销未作必要的平衡,对厂址条件也缺乏认真的调查、比较,准备工作仓促了草,结果造成巨大的浪费和一系列后患。
第四,计划工作要讲求经济效果。编制计划,不仅要注意数量、规模和发展速度,更要注意质量、劳动生产率、物资消耗和成本。要有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尽可能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以便寻求最大节约的可能性。在我们的计划工作中,曾经比较重视这项工作。特别对一些大型骨干项目,都经过一定的技术经济比较,才批准兴建。后来这项工作也遭到非难。现在,为恢复和加强技术经济工作,仍然需要大声疾呼。在计划工作中,尤其在经济结构、资源利用、基本建设、引进国外技术和利用外资等方面,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应当引起特别的重视。
最后,有好的计划,还要在执行中加强计划管理,才能保证经济发展中的计划性,实现节约的要求。当然,管理问题的解决,根本在于改革整个经济管理体制。但在计划工作的基础工作方面,也亟需改进、加强。比如,合理的定额是合理比例关系的基础,也是促进节约的工具。定额不符实际,计划的某些比例关系也就被歪曲了,不仅不能节约,反而造成浪费。在基本建设中,计划留缺口固然不好,人为地压低定额,计划表面平衡,实际存在缺口,同样没有好处,再加上建设不按程序,随意修改设计,提高建筑标准,增添配套项目,等等,又会发生更大的缺口,许多的浪费就发生了。又如,因为电力供应不足,有的地方农村中为保证排灌动力需要,采用电、油(内燃机)、马并举;某些工厂和事业单位则自备柴油发电。从局部看,是浪费;从社会看,难道不是更大的浪费吗?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些产品一方面供应不足,另方面却是库存积压不断增加;一方面产量增长,一方面消耗上升;一方面供过于求,开工不足,一方面继续兴办同类企业;一方面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一方面若干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诸如此类情况都是与计划经济根本不相容的,也是应当通过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提高计划工作的水平予以解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