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向全国劳动模范学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0-03
第2版()
专栏:

向全国劳动模范学习
西藏高原的钢铁钻工
在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中,有一位年轻的藏族工人,他就是一九七七年国务院批准命名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原英雄钻井队”——一二四三钻井队队长索加。
贫苦牧民出身的放羊娃索加,一九六八年参加地质勘探队,当上了西藏第一代石油钻探工人。他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基础知识,向汉族工人请教,大胆实践,很快掌握了石油钻探技术。一九七一年六月,一二四三钻井队成立时,索加调到这个队来工作。他经常说:“人民把钻机交给了我们,我们要多打井,打好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贡献光和热。”他和同志们一起,在建队的半年中就打成了五口井。不久,又在藏北高原上,打成了第一口油井。他也被提升为这个钻井队的队长。
一九七六年,索加带领一二四三钻井队转战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羊八井,开发地热资源。搞地热,打蒸气井,这是一门新技术,困难很多。但索加说:“有党的领导,有群众的智慧,照毛主席的《实践论》去做,什么困难都可以战胜。”在开发羊八井的战斗中,索加一心扑在打井上。他的脊椎骨因公摔断了,后来接上了一块半尺长的钢板,行走不便,特别是阴雨天,一睡到床上就翻不过身来,彻夜难眠,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同志们心痛地说:“队长,你要保重身体。”他笑着回答:“汽车大梁断了,焊起来照样跑。我的脊椎骨接上了钢板,就应该象钢一样坚强地工作。”有一次发生强烈井喷,吼声如雷,摄氏一百三十多度的地下热水,夹杂着泥沙和拳头大的石块,猛烈往外喷射。在这危急的时刻,索加第一个冲向井台,用尽全力关上了防喷器。倾刻,强大的高温流体又从防喷器和钻杆之间挤压出来,喷在索加和井队同志们的身上、脸上。他们咬紧牙关,连续奋战了四个多小时,压住了井喷,战胜了“气老虎”。工人们激动地说:“索加队长就象当年的铁人王进喜。”
粉碎“四人帮”以来,索加带领英雄的一二四三钻井队,高速度、高质量地拿下了六口地热井,西藏高原上第一个地热蒸气发电站,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正式发电了。
大搞技术革新的女闯将
衡阳探矿机械厂七级车工谭爱兰,是一个有三十年工龄的老工人,热心技术革新的女闯将。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她带领女子班,实现革新一百六十多项;文化大革命期间,她顶住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制造了四十多台专用机床,实现技术革新七十多项;粉碎“四人帮”以后,她更加意气风发,和其他工人、技术人员一道,又研制了十台专用机器,搞成技术革新二十五项,在新长征中立了新功。
负责小件生产的二加工车间,每月成千上万的零件下料,要在车床上车,铣床上铣,占用了设备,浪费了人工、材料和电力,谭爱兰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她想,我们搞四化,既要使工艺流程自动化,也要想方设法增产节约。她和车间的同志大干一百八十多天,设计、制造成功了一台专用下料机。使用这台机器下料,工效由过去一个班五百件提高到两万件,还节省了不少原材料。
每次搞技术革新,谭爱兰都表现出一种奋发图强的忘我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毫不畏缩。有一次,厂里研制生产上急需的液压双面铣床,正赶上三伏天,屋子里热得象蒸笼一样,她自己又犯了胃病、肾炎等慢性病,全身浮肿,经常呕吐,四肢无力。谭爱兰顽强地工作着。她和大家只用二十几天时间,就把第一台液压双面铣床设计、制造成功了。近两年,她还先后设计出钻镗拉孔专机、镗下体输油泵孔专机、镗输油泵孔专机等结构复杂、难度很大的专用机器,并且革新解决了零件加工精度的一些技术难题,进一步完善了流水作业线。工人们称赞她“不分日夜搞革新,一颗红心为四化”。
谭爱兰搞了这么多技术革新,人们可能会认为她是什么大学或专科的毕业生,实际上她在解放前是个连名字也不会写的文盲。为了掌握科学技术,给国家多作贡献,她常年累月地刻苦学习。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的文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今年她已被提拔为衡阳探矿机械厂的党委副书记、副厂长。
志在祖国富强的台湾籍工程师
天津市染料厂副总工程师陈亨,是一位台湾籍的旅日华侨。为了使祖国早日富强起来,一九五七年他从日本回到祖国,全心全意地投身科学研究工作。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和同志一道,研制成功了当时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活性染料。这种染料具有色泽艳丽、牢度好、印染使用方便等特点,现在已成为这个厂色谱基本配套的主要方向性产品之一,二十年来先后有二十来个品种的活性染料投入了生产。
陈亨对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充满了信心。他高兴地说:“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民聪明、勤劳,比有些外国条件好。只要人心齐,用力干,世界先进水平是完全可以赶上和超过的。”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大搞科学研究,为祖国染料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七十年代初期,他顶住林彪、“四人帮”刮起的阵阵妖风,研制成功了广大群众喜爱的活性蓝新品种,并利用国产原料代替进口原料,解决了生产这种染料的中间体问题。最近一些年来,涤纶等合成纤维发展很快,而我们过去生产的活性染料是只能染棉纺织品,不能染合成纤维,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心研制一种可以染涤纶的分散染料。这种分散染料在国际上也还是问世不久的新产品,类型、品种复杂,我国缺少资料,没有经验,研制工作难度很大。陈亨带领本厂研究室的同志收集和查阅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又主动同天津市染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配合,认真调查研究,多次进行试验,终于在今年六月间研制成功了一套具有国际七十年代水平的P型十二个品种的分散染料。接着,他又和同志试制成另外几种新型的分散染料。用这些染料染过的涤纶布,色泽鲜艳,光彩夺目,他看了高兴地说:“好极了!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双手,把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打扮得更加美丽、漂亮!”
(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