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特等学习模范刘凤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29
第4版()
专栏:红榜

  特等学习模范刘凤喜
松江省特等学习模范刘凤喜,是宁安县三区小唐道沟的冬学学员。今年四十三岁,贫农出身。伪满时代,他给地主扛了十一年大活,又被抓去做了三年苦工。共产党到来以后,他分得了四垧(十亩)地,自己又开了两垧荒,日子才好过了。
他工作一贯积极。今年冬学运动里,他不仅自己带头参加学习,同时还想了许多办法,把全屯的老乡也发动起来。并且设法解决了冬学中的各种困难,保证了本屯冬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他因此成为全县的冬学模范。
小唐头沟有四十多户军属(全屯共一百五十来户人家),他们不断从前方接到来信。但是他们都不识字,既不能看信,也不能写回信。大家都觉得很困难。
刘凤喜看到了这一点,在去年打完场以后,就首先向军属妇女们动员组织识字班。并帮助他们解除了“脑筋笨”、“没时间”等顾虑。这样,便有二十六名妇女参加了识字班。
识字班成立不久,县里就来帮助办冬学。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并想了各种办法动员五十多人上了学。
但当时群众的信心不大,情绪也不高,思想上存在着很多顾虑。
有一天,区上来通知,让大家买“农民文化课本”。他就拿出二十来万块钱(东北币),又借了三十来万块钱,买来六十多本书发给大伙。学员们看到了书,就说:“大家都是一样学习,为啥叫刘凤喜拿钱买书呢?”大家当场就凑钱还他。他说:“共产党来了,我分得了土地、财产,有好日子过了。这回为办冬学,花几个钱算啥?”
有一次,冬学没有柴火了。他一清早就冒着雪和儿子刘文海套上爬犁,上山去打柴。学员知道了这件事,都很过意不去,便你一车、他一爬犁的送来五十多车条子和毛柴(这些柴火一直到今天还没烧完)。
刘凤喜不但对冬学工作这样负责,自己的学习也非常热心。每回测验他都考在前头。最初,他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看到笔划多的字黑呼呼一片,也不知从那下笔;有时刚学会两个字第二天就忘了。可是他总是耐心的一笔一划的认真地学着。他说:“年年拿锄杆的人,刚一拿起笔杆,免不了有些困难。可是只要用心学,早晚也能学会的。”
他在上山打柴火时,一有空便把“镰刀把”倒过来,在雪地上练字。屯子里的人知道了,也都照样的练起字来。从此,整个山坡上就出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雪字”。
有一天,上冬学的人数忽然减少了一大半,尤其是女学员来的更少。他看到这个情况,就细心地到群众中去调查这件事的原因,知道白天屯子里出了一件事。
原来头一天他们的冬学老师赵老五到东屯帮助教冬学,因为太晚就住下啦。第二天有个叫孙士良的就造谣:“赵老五昨天上东屯,假装教冬学,去搞女人……。”这样一传扬,各家的老人都不叫妇女上学了。
刘凤喜觉得这是个大问题。当天晚上就和冬学委员会商量,召集上学的男女学员开会,并把孙士良也找去。他和干部当着大伙揭穿了孙士良的造谣,并找出军属家的老太太和妇女们对证。最后孙士良承认了错误,说:“这是我的错。因为我不愿意上冬学,就瞎造谣。以后我一定不再做这样缺德的事了。”
大家明白了这件事,就又热热闹闹地上学了。后来,孙士良在刘凤喜的帮助下,慢慢地学好了,也上了冬学。现在已经认得三百多字了。
屯子里有个“老五”,也在冬学报了名,可是一次也没去上过学。有一天,他要进城打听一宗买卖,怕忘了事,便求人给写了一个条带着。刘凤喜知道了,就写了一个字条子,叫小孩给老五送去。老五好容易找个识字的人给念了一遍。原来上边写着:“老五,老五,不识字真叫苦,出门还得用个领道的。”老五一想:“刘凤喜和我原先都是不识字的。现在人家已经能写字了。我自己连一个字都不识,还叫人家说了一顿。”从那以后,老五就每天上冬学,还和刘凤喜挑战说:“我一定要撵上你。”
今年春节前后,他想了解一下学员们的学习成绩,就发动大伙给前方战士们写信。除了写一般的慰问信之外,许多妇女还给丈夫写了信。有一个军属还和丈夫挑了战:“看谁认的字多。”另外在本屯子里他又发动大家互相写信。
他这样热心学习,但并没有耽误副业生产。这一冬他打了两个黄皮子和五百多斤柴火,卖了二百多万元。又捡了五车粪。他说:“搞好了副业,春耕生产就不困难了。”他还组织小组集体搞副业:男人上山打柴、撵皮子,女人在家互助锄草。他们那一小组这一冬天靠副业生产就挣了八千多万元东北币。
县里召开奖励学习模范大会的时候,他们的屯子得了一面奖旗。
松江省教育厅 阎成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