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中苏谈判为什么迟迟不能转入正式会谈? 苏联在谈判开始前无端攻击中国,预备会议开始不久又大肆反华,教师爷的恶习难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0-09
第5版()
专栏:

中苏谈判为什么迟迟不能转入正式会谈?
苏联在谈判开始前无端攻击中国,预备会议开始不久又大肆反华,教师爷的恶习难改
新华社莫斯科十月六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两周来,中苏两国政府代表团之间已举行了四次预备会议。双方已经同意,中苏国家关系谈判和中苏边界谈判均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双方还就这次谈判的技术性程序问题达成了协议。
但是,双方迄今对议程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以致迟迟未能转入正式会议。这种情况不能不使人感到意外。关心中苏关系改善的人们,理所当然地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众所共知,这次谈判的建议,是中国政府今年四月向苏联政府提出的。中苏双方经过几次交换照会和备忘录,对谈判的宗旨、内容和任务阐述了各自的意见。中国方面明确指出,在这次谈判中,双方应就解决中苏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改善两国关系进行范围广泛的谈判,除中苏边界谈判应该继续进行并早日取得结果外,还应包括消除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障碍,确定两国关系的准则,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贸易、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等各项问题,根据谈判结果双方签订相应文件。中国方面还认为,在交换文件的过程中每一方已经提出的问题,都应列入谈判议程,由双方进行平等的讨论。
苏联方面在四月十七日的照会中也曾正式表示,中苏谈判的“目的是使苏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中的紧张状态得到全面缓和并消除妨碍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障碍。”
十分清楚,只要真正具有诚意,互相尊重,平等协商,以谈判的宗旨和任务为出发点,商定一个谈判议程应当是不困难的。但是,人们感到非常遗憾的是,预备会议上的进展出人意料地缓慢。
当人们期待预备会议取得进展的时候,苏联舆论工具的表现如何呢?它们为“谈判的良好气氛”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
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王幼平在抵达莫斯科时,发表书面谈话明确表示,“真诚地希望通过即将开始的谈判,能够使两国关系切实得到改善。”这完全表明了中国政府对谈判的态度,也表达了中苏两国人民殷切的希望。但是,却受到了来自苏联方面的责难,谈判还没有开始,就说中国团长的讲话“纯系表面文章”(九月二十六日苏联电视广播)。《真理报》绝口不谈苏方应当采取的实际态度,却蛮横断言,谈判的结果单方面地“取决于中国口头上表示的愿望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为具体立场”(十月一日《真理报》文章)。塔斯社更把中国方面的善良愿望说成是“北京的两面态度”,还说“即将举行的谈判是否能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眼下正是要看中国舆论能否为此“作出贡献”(塔斯社九月二十五日北京电)。很清楚,苏联宣传机构的作法决不是在为谈判创造“良好气氛”,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已经在为推卸责任制造借口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国际事务观察家就表示,苏联“在预料谈判就要开始的前一天攻击中国”,是令人“困惑不解的”(合众国际社九月二十六日莫斯科电)。
预备会议开始不久,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苏联许多报刊却乘机大肆反华,连篇累牍发表文章对中国建国三十年的历史进行全面攻击。仅《远东问题》杂志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就刊载反华文章十六篇。苏联中央电视台十月一日和二日,连续两天播放反华电视影片。
在此期间,苏联的舆论工具除恶毒攻击中国的对外政策外,对中国的内政也进行了全面攻击。胡说现在中国领导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是“不切实际的纲领”(《远东问题》第三期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年》)。今后只有在同苏联的“联盟和兄弟合作的道路上,中国才能取得真正的民族复兴,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同上)。
看来,他们真是恶习难改,还在以教师爷自居,妄图教训中国人民应当怎样思考、生活、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只能暴露出他们丧失了历史感,想要支配别人的幻想。如果苏联方面采取这种态度来处理国家关系进行谈判,肯定是行不通的。在两个主权国家间的谈判中,平等协商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