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要勇于跨出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0-10
第1版()
专栏:

要勇于跨出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本报评论员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必须改革,这是肯定无疑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早已肯定了这一点,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确定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当前一项根本方针提出来,而且预期在今明两年进行小改、小革,同时作好调查研究,制定全面改革的方案。全国人民对中央的这个部置是衷心拥护的,热忱地期待着改革的早日实现。现在,三年调整的第一年,大半年已经过去了,改革的步伐究竟迈出了多少步,这是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事情。
经济体制改革是件大事,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大问题,应兴应革,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因此,决心要坚定,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为了稳妥,必须先从小改、小革做起;即使是小改、小革,也要先在个别或少数的地方、企业进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然后全面推广。坚持这样的方针和步骤,我们就能做到改而不乱,尽可能少出偏差。但是,如果稳妥到连试点都不敢试,第一步都迈不出去,那还有什么改革可言?
现在我们看到两种情况: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从四川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从今年初,就开始在一百个工业企业、四十个商业企业里试行扩大企业自主权,都已经收到成效。新华社八月三十日发自成都的消息,对此作了生动的报道。只举一例来说吧:他们规定试点企业完成规定的经济技术指标,可从计划利润中留成(最多百分之五),还可以从超额利润中留成百分之二十。用这种给经济利益的办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一试就灵。喊了多年经济核算,一直很难核算起来,如今,企业里似乎人人成了“算帐派”,有了经济头脑。今年头七个月,八十四个试点的地方企业中,有五十五个获得了超额利润。
有人总是担心给企业利润留成稍多一点,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四川的经验说明什么呢?据了解,今年头七个月,全省企业上缴利润和去年同期比并无增长,而一百个试点企业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由此可以看到勇于实践的可喜成果。
可是,许多地方的情况并不象四川那样。今年三月,国家经委召开了一个企业改革的试点会议,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市选八个企业试点。当时被选上的企业都兴高采烈,决心在体制改革中当先驱。可是,时间已经不算短,这些企业扩大自主权问题却没有真正迈开步子。卡壳卡在哪里呢?一曰:这几个企业都有一个产品方向与生产规模的问题,企业提出了改革的建议,谁来拍板?因为无人作主,以致悬而未决。二曰“利润留成”,这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财政部门按“规定”进行测算,算来算去,企业可能得到的奖励基金,竟比去年的实际水平还要降低。企业领导感到这样试点,无法向职工群众交代,纷纷表示不再参加试点。此外,还有许多问题,企业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办法,也难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目前体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的“婆婆”多。改革涉及各个方面,没有一个对各项改革措施都能“拍板”决定的统一领导,企业想进行一点改革是困难的。
为了稳妥才进行试点。既是试验,当然希望其成功,也应允许其失败。好的可以推广,不好的可以改正。这才叫试验。如果前怕狼,后怕虎,不允许突破现行的章法,那还叫什么改革呢?八万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八个试行,恰恰是万分之一,即俗话常说的“万一”。万一试出点偏差,即使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后果,也只是万分之一范围内的后果。如果在万分之一的“点”内,什么也不能动、不敢动,那又叫什么改革试点呢?
上面这一正一反的情况告诉我们,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勇于跨出第一步。这第一步,就是要允许在规定的“点”里大胆地“试”。这是当前有必要大声疾呼的问题。
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场革命。既然要改革,就必然要突破一些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做法,首先会遇到某些人的思想阻力。随着改革的深入,还会触及某些人的权力和既得利益,阻力可能更大。目前仅仅是小改、小革的试点,如果连这一小步都跨不出去,今后全面的改革又从何谈起?
改革一定要慎重,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经过试验,不断完善,逐步推行。但是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和成长,事先考虑得再周到,也不可能万无一失。而且,旧的矛盾解决了,又可能出现新的矛盾,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不看主流,不辨方向,只是在枝枝节节里顾虑重重,出点毛病又大惊小怪,或者本来不赞成,一旦出了毛病,就当秋后算帐派,用这种态度对待改革,任何改革也是断然搞不成的。
我们希望各部门、各地方都能象四川省那样,坚决贯彻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精神,珍惜时间,采取积极果断的步骤,勇于跨出体制改革的第一步。这是形势的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热切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