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前进与倒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0-11
第2版()
专栏:

前进与倒退
湖北省监利县毛市公社 徐长新
党的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后,农村中有这样的议论:有的说农业会前进,会“翻身”;有的说是会“倒退”,会“翻船”。到底是前进还是“倒退”?请先看我们公社今年三项农作物的收获情况:
夏油总产十九万六千斤,比历史最高年超过了十三万一千斤;
夏粮总产二百一十四万斤,比历史最高年超过了五十万斤;
早稻单产达到五百一十七斤,比历史最高年超过了一百零七斤。
可能有人会怀疑,这么好的收成,是否“瞎猫子遇上了死老鼠”,风调雨顺帮了忙呢?事实恰恰相反,今年我们这里是“出港船遇上了顶头风”,九个月内,就遭受到一次大旱灾和两次大渍灾。六月份,全社有六万多亩农作物两次被大水盖白,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因为党的政策落实了,农民抗灾好比有了“十八般武艺”,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仅举早稻生产为例,今年大灾大丰收,关键是切实尊重了生产队的自主权。公社党委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的作法,今年只下达了粮食总产规划,把早稻面积的安排权直接交给了生产队。各队本着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实事求是地种了二万三千二百亩,比去年减少了八千亩。开始,公社有的同志有点放心不下,怕粮食产量无保证。实践证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早稻都种在高田、近田、保收田里,便于分层排水,全公社仅用一天半时间,就把早稻田里的渍水全部抢排出去了;加上生产队有余力加强田间管理,早稻单产一举超过历史水平。要是象往年那样只顾种够面积,不管好田或者坏田,都插下秧,不但忙不赢,而且种在远田、瘦田、冷浸田的稻子,很难救活得了。其结果必然是“州里误了,城里也误了”,早稻定会减产。
为什么以前不能实现夏油、夏粮、早稻单产“三超历史”呢?并不是这里的基本生产条件不具备,而是受极左路线的流毒影响。远的且不说,一九七六年冬播时,公社党委在“长官意志”的压力之下,搞“万亩大麦下湖田”,腾出好种籽、精肥料,在历史上人称“统水袋子”的湖底和“雁不歇脚”的荒滩,种了一万亩大麦。一九七七年春上,雨季一到,万亩下湖田的大麦全部被淹没了,只好望水兴叹。当时,急于搞夏粮损失早稻补,又不顾实际条件,片面强调扩大复种指数,把早稻面积猛地扩大到历史最高峰——三万二千四百亩。为了让冷浸田、瘦田、远田有点“肥气”,迫使各生产队砍掉蚕豆三千多亩,沤青肥早稻田。结果,早稻单产比今年少一百五十五斤;夏油总产少十五万九千斤;夏粮总产少一百五十七万斤。同是一个天,同是一个地,同是毛市公社社员在种田,为什么轻灾年反不如重灾年?其原因是很清楚的:政策偏了,就倒退;政策正了,就前进。我们公社的实践,难道不是最好的见证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