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她酷爱石油事业——记山东胜利石化总厂炼油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徐谦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0-11
第2版()
专栏:

她酷爱石油事业
——记山东胜利石化总厂炼油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徐谦的事迹
徐谦同志是一个年过半百、头发斑白的老大姐。她一九五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炼制专业,一九六六年来到山东胜利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在这里导演出许多精采动人的场面:
这个厂有一套常减压装置,原设计年处理原油量二百五十万吨。经过徐谦组织全厂职工进行改造,使年处理量达到了三百五十万吨,等于增加了两个年处理量五十万吨的炼油厂,而花费的投资,仅仅占建这样两个厂的三分之一。
打倒“四人帮”后,胜利石化总厂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挖潜改造”成功了,石化部评价这项改造时说,它为全国各炼油厂的催化改造,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数据。然而,人们未必知道:徐谦在主持这项改造的过程中,曾经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一九七五年,厂里常减压装置改造后,由于提高了处理量,使催化裂化装置不能适应,成了薄弱环节。
当时,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一是新建一套年加工量三十万吨的催化裂化装置。二是改造原有的一百二十万吨催化裂化装置。徐谦决定采取第二种办法。她的想法得到了炼油厂党委的支持。
为了搞好这项改造,徐谦在本厂挑选了十几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了一个专门的催化装置改造小组,并聘请了华东石油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
徐谦领导的改造小组,奋战了将近一年,召开了上百次工人座谈会,拿出了上千张图纸,得到了上万个数据。正在这时,“四人帮”的妖风四起,科技人员又成了资产阶级。在这种气候下,有位领导信口指责说:“催化改造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持着,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石油学院的师生回了学校,催化改造小组被解散了,参加改造的人员,有的被赶到车间劳动。
同情徐谦的人安慰她:“散了也好,这么长时间,您够累的了,正好歇歇。”
徐谦坚定地说:“催化改造要继续搞下去,到这种程度停下来,是在对党对人民犯罪!”她找到一起搞催化装置改造的同志说:“你们不要怕,要继续干下去,出了事全由我担着!”
她向被放到车间去劳动的同志交代:“你们的任务,不能是光劳动,要带着方案下去,更广泛地征求工人的意见。”
有的同志说气话:“我们不能戴着资产阶级的帽子去搞催化改造!”徐谦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们是无产阶级,要对党对人民负责,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要干下去!”
人们被她说服了,催化改造小组又继续前进了。打倒“四人帮”以后,这项催化改造于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一次投产成功。
这一改造与新建一套年产三十万吨的催化裂化装置相比,处理能力相等,但花费的投资仅占新建的百分之六,所用的钢材,只有新建的百分之四,就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了八百四十多万元的投资,一千一百五十吨钢材。这项改造投产以来,一年零六个月,就为国家增产汽、柴油十二万五千吨,价值达五千一百二十五万元。
徐谦渴望能在技术上造就一批后起之秀。她总是把在她身边工作的每个技术人员的工作排得紧紧的,并且按时检查,发现谁没有按时完成,就把任务接过去,自己连夜干完;业余时间,她看到青年技术人员钻研技术就高兴,看到他们打扑克就摇头。她说:“在这上面的赢家,在事业上往往是输家。”她组织每个技术人员写论文,晚上资料室不开放,不能看科技情报,她就亲自到资料室坐班;有人要学英语,找不到教师,她又当了他们的英语教员;技术科每个人写的
“技术月报”,她都逐篇审阅,肯定里面的优点,指出里面的缺点。
去年,徐谦带着十个人到北京,先后与英、美、法、日四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了技术谈判。这十个人中,有七个是年轻的技术员。本来我方是徐谦主谈。但她觉得这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好机会,应当让青年人在谈判桌上长长见识,见见世面。所以,在分工时,她把七个青年推到了第一线,自己和另外两个老工程师退在后面为青年人做辅助工作。在她的帮助下,这些青年人谈判得很顺利很成功。事后,每当人们夸奖这些青年人有水平时,他们总是说:“我们这是踏在徐总工程师的肩膀上!她为了提高我们的水平,甘愿为我们搭肩做梯。”
(山东省妇联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