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打开四川渔业生产的大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0-13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打开四川渔业生产的大门
在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中,许多干部、群众大声呼吁:四川淡水养鱼大有可为,迅速把渔业生产搞上去,对解决四川“吃鱼难”,搞好农业内部比例关系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许多地方塘库水田星罗棋布,江河渠堰密如蛛网,具有发展渔业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但前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只抓了粮食,摧残了渔业。去年渔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例还不足百分之一,大部分地方养鱼还处于自流状态。
要把四川的渔业抓上去,必须解决对渔业生产重要性的认识问题。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四川发展渔业潜力很大、好处很多:一、四川可以用作专养或兼养的水面有一千五百万亩左右,若能全部利用起来,每年有希望搞到六亿至十亿斤鱼产,这就可以大大改变目前单一的食物构成,扭转四川“吃鱼难”局面。二、以渔促农、以渔养农。养鱼不仅有肥田、灭虫的作用,养鱼收入还可以为农业提供生产资金。富顺县有二十多个社队有渔场,养鱼水面还不到全县水库水面的三分之一,可是,一九七七年以来,每年为社队提供的农业生产资金就达十多万元。三、养鱼生产成本低、收益高。渔业的纯利润一般都占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左右,特别是稻田养鱼,每亩投资一元左右,放养几个月鱼,可产鱼少者二、三十斤,高的二百多斤。四、发展了渔业生产,全省至少可安排三、四十万劳力,年创造五、六亿元的产值。五、美化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解决了认识问题,还必须解决发展渔业的方针政策问题,才能打开渔业生产的大门,让鱼儿在四川盆地欢跳!为此,有关部门的干部、群众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要从“以粮为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凡属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充分利用水面养鱼。
二、认真研究和调整好渔业政策。要明确和采取有关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例如,划定水面和土地,帮助沿江连家船渔民建立生产、生活基地,逐步实现陆上定居;坚持水面“谁所有,谁经营,谁投资,谁受益”的养殖原则;国家收购渔产品应实行优质优价、活鱼活价政策和适当奖售的政策,保证产鱼单位有适当的自留鱼,自留部分可以进入集市自由出售;认真建立健全各种渔业生产责任制,把农民、渔民的养鱼积极性调动起来,等等。
三、重视渔业基本建设。国家和集体要有计划地改造、新建一批高产稳产鱼塘和鱼种场、站。
四、坚持“以社队养鱼为主,积极发展国营养鱼”的方针,充分挖掘养鱼潜力。
五、建立健全渔业专业机构和科研机构,加强对渔业的技术指导。
新华社记者 毛朝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