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巴黎揽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0-14
第6版()
专栏:

巴黎揽胜
孙琪璋 韩树站
我们在风和日丽、景色宜人的美好季节访问了巴黎。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参观了古建筑的奇迹,鉴赏了美不胜收的艺术珍品。这一切,都是法兰西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卢浮宫
卢浮宫以其丰富、瑰丽的美术珍品闻名于世,每日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在这里,欣赏着数不清的历代名画和雕刻——举世惊叹的无价之宝,真仿佛置身于艺术珍品的海洋中,叫人留连忘返。
卢浮宫建筑气势雄壮,结构严谨。其建筑之始可上溯到一二○四年,但最初它只是靠塞纳河畔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碉堡。经过几个世纪不断改建和扩建,特别是一七八九年资产阶级大革命后,拿破仑委托建筑师拜尔西耶和枫丹两人修建其西翼,至拿破仑三世才全部建成卢浮宫。一八七一年五月,与卢浮宫结成一体的杜伊勒里宫失火焚毁,废墟拓为公园,即今杜伊勒里公园,卢浮宫始形成今日的样子。
从十六世纪初,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在卢浮宫收藏美术珍品。在路易十三,特别是路易十四逝世之后,卢浮宫经常举办绘画和雕塑展览。一七九三年,画廊向公众开放,成为博物馆。其后,藏品不断增加,特别在拿破仑一世远征时,许多国家的名贵艺术品,包括土耳其、埃及的许多珍贵艺术古物,以及罗马教皇极其名贵的绘画雕刻,都被搜集到卢浮宫,使卢浮宫的收藏品骤增。现有收藏品多达四十万件。其中如米开朗基罗的《胜利女神》、《恋爱之神》、《奴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岩间圣母》等名耀世界的绘画,更是经常吸引着众多的欣赏者。
协和广场
出卢浮宫,我们穿过杜伊勒里公园,便来到协和广场。它始建于一七五七年。一七六三年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大革命时期被称为“革命广场”,一七九五年改称“协和广场”。后经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了四年,于一八四○年最后定型。
广场中央矗立着二十三米高的埃及方碑。这是路易—菲利浦于一八三一年自卢格索尔移来的。碑身的楔形文字记载的是拉姆塞二世法老的事迹。方碑两侧各一喷泉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角的八个雕像,是法国八大城市的象征。
协和广场是巴黎人民英勇斗争的历史见证。我们站在广场上,仿佛看到这里燃烧着革命的熊熊大火:一七九三年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愤怒的巴黎人民捣毁了路易十五的铜像,在广场上搭起了断头台,废除了死刑的等级。胜利的巴黎人民把封建专制国家的元首、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许多显要人物送上了断头台。
而今,协和广场是巴黎市民休息、游览的地方。在繁忙、喧嚣的市区,人们爱在休息日的星期六和星期日到广场散步,或到对面的杜伊勒里公园的水池旁和草地上作日光浴。
埃菲尔铁塔
在协和广场西南方,远远就可望见高耸云天的埃菲尔铁塔。多少年月,它被看作巴黎的标志。铁塔座落在塞纳河左岸。我们穿过路易十四时用拆毁了巴士底狱的砖头修建成的皇家桥,沿着河畔的林荫道朝铁塔走去。
是日天气晴朗,昂首仰望,可以清晰地看到那高达三百米的巍峨塔尖。塔分三层,分别在离地面五十七米、一百一十五米和二百七十六米处建有平台。塔上设有酒巴间和餐馆,供游人用膳、休息、观赏,上下有电梯可乘。登上最高处,整个巴黎,尽收眼底。
埃菲尔铁塔是为庆祝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而兴建的。铁塔重达七千吨,是由一万二千个金属构件焊接而成,据说共用二百五十万个铆钉,花了两年多时间建成。埃菲尔铁塔以其高耸入云的塔尖,巨大的塔身,牢固的底座告诉人们,九十年前,法国的建筑业已经有了多么巨大的发展。铁塔以设计和建造者古斯塔夫·埃菲尔工程师而得名,每年游人达二百五十万人次。
看完铁塔,便想找个地方稍事休息,从稍远处仔细端详铁塔的雄姿。巴黎市的规划者仿佛摸到人们的心情,在铁塔附近辟一公园——“三月园”。这里繁花满枝,绿草如茵,流水潺潺,轻风送爽,灌木丛和人行道的树木象一堵绿色的墙,把马路上来往奔驰的汽车声挡在“墙”外,因而显得特别幽静,使游览者在这里能够尽情地休息和观赏。
凯旋门
从埃菲尔铁塔越过塞纳河,奔向爱丽舍田园大街尽头,是圆形的“查理·戴高乐广场”,亦叫“星形广场”。在广场中心,矗立着威严雄壮的凯旋门。最早建造凯旋门的是罗马人,每当一个重大战役胜利后建凯旋门以示纪念。在巴黎,凯旋门也不止一座,但一般参观的,是现在戴高乐广场上的这一座,也是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从戴高乐广场向四面八方均匀地辐射出十二条大街,再由一条环形大街把它们串通起来。这布局,就使凯旋门显得气势愈加壮丽。
凯旋门是拿破仑一世于一八○六年二月十二日颁布修建令,由查勒各兰设计,于一八三六年七月二十九日落成的。它是一个单一的拱形门,高四十九点四一米,宽四十四点八四米,厚二十一点九六米。其规模超过罗马的君士坦丁门。墙壁上有大幅浮雕,其中造型最美、最负盛名的是面向爱丽舍田园大街的一幅,描绘威武雄壮的义勇军于一七九二年高唱《莱茵区军歌》(即《马赛曲》)出征的光辉场面。顶楼盾牌上雕有重大战役名称。一九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凯旋门下设无名战士墓。直至今天,墓碑前经常有人献上表现法兰西国旗色标的红、白、蓝色鲜花。
巴黎圣母院
提起巴黎圣母院,不禁联想起根据雨果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圣母院的实景镜头。所以,当我们第一次来到她的身旁时,并不感到陌生。
圣母院座落在塞纳河中的斯德岛(即“城岛”)上,在旁边还有一个圣路易岛。据说,巴黎最初就是在这几个小小的船形岛的周围逐渐向外发展起来的。
还在莫洛温王朝时代,岛上曾有一个基督教堂。莫里斯·德·苏里主教决定建巴黎圣母院。一一六三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路易七世共同主持奠基,破土动工。但整个教堂,直到一三四五年才建成。几个世纪以来,圣母院几经战火破坏,面目已非。后由维奥来·勒·杜克加以重修。
圣母院正面,从下而上可分三层。底层是三个大门,门上是“国王长廊”,二十八座雕像一字儿排开。中层两边各有一对窗户,中间是一个玫瑰形圆窗,直径约十米。窗下,是圣母怀抱圣婴像。上层有一柱廊把两侧的塔楼连成一体。在底层的三个大门中,左门为“圣母门”,其雕刻之精美,格调之雄浑,居三门之冠,中柱上雕有圣母圣婴像,拱肩画面是表现圣母的经历;右门“圣安娜门”,中柱上有五世纪巴黎主教圣马塞尔的雕像,拱肩上是圣母和两位天使。两旁是莫里斯·德·苏里主教和路易七世国王;中门表现“最后的审判”,中柱上是天主耶稣在“世界末日”宣判每个人的命运,一边是“灵魂得救”升入天堂,一边是被推入地狱的罪人。教堂内部大厅,长一百三十米,宽五十米,高三十五米。祭坛、回廊、墙壁、窗户均有绘画或彩色玻璃装饰,画的内容均取材于旧约全书。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在巴黎西南十八公里的凡尔赛。这里原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一六二四年,路易十三建一城堡,作为狩猎场。路易十四予以扩建,由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花费多年心血,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才基本形成现在的样子。一六八二年,路易十四把政府迁至凡尔赛。从此,凡尔赛宫又经百年经营,到一七八九年,路易十六当权时,其富丽堂皇、奢侈豪华,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那时,凡尔赛宫经常有一万七、八千名廷臣,每日祝宴、舞会、狩猎、郊游,从不间断,挥霍无度。凡尔赛宫又是全欧宫廷和贵族时装习尚的倡导者。这个穷极奢华的宫廷,开支之庞大,骇人听闻。它是压在人民头上的一个沉重负担。人民为了反抗剥削压榨,纷纷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在滚滚的革命洪流冲击下,路易十六慑于群众压力,于一七八九年十月六日匆匆逃回巴黎,凡尔赛宫便冷落下来,并几度遭劫,丢失了大量艺术品。
一八三七年,路易·菲利浦把凡尔赛宫加以修复,改为法国历史博物馆。一八七○年,德军占领凡尔赛。次年,德皇威廉在这里举行加冕礼。一八七五年,法国在凡尔赛宣布共和。一九一九年在凡尔赛签订对德和约。
当你站在半月形的“兵器广场”上时,凡尔赛宫便呈现在眼前。那色彩鲜明的庭院,金碧辉煌的大厅,精美绝伦的雕像,典雅素静的花园……这一切,使你禁不住要赞叹:凡尔赛宫真可谓法国建筑物中的一枝奇葩。
我们观赏了巴黎的这些名胜之后,不由得想起恩格斯在一八四八年写的《从巴黎到伯尔尼》一文中的几句话:“只有法国这样的国家才能创造巴黎”;“的确,法国人有一个美丽的国家,他们有权以此自豪”。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