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农副产品奖售粮食的办法需要改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0-17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农副产品奖售粮食的办法需要改进
农副产品奖售粮食的政策,是在一九六二年经济困难时期,为了保证农民对口粮的基本需要、鼓励积极发展生产和提高商品率,采取的一种临时经济措施。这种奖售粮食的办法,对于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增加收购,活跃市场,满足需求,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生产和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这种奖售办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权力分散,层层立法,农副产品奖售粮食的范围和标准,有不断扩大和提高的趋势。近几年来,四川一些地区和县变相扩大奖售范围和提高标准的就达五十多种,而且有发展的趋势。其二,办法太多,花样百出。仅以棉花为例,主要产棉区的绵阳地区有五种形式;一般产棉区奖售粮食的标准更是五花八门。其三,制度不健全,浪费和浮报冒领严重。去年以来,仔猪由原双月奖改为出生十天奖粮,仅此一项就多开支粮食百分之三十以上。此外,有部分社队将集体产品分给社员个人交售;有的地方把奖化肥改奖粮食,用这种办法多得奖售粮。由于上述种种问题,给当前粮食工作和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和收购,带来许多突出矛盾。
第一,粮食增产速度赶不上农副产品奖售粮增加的速度。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都将更快地发展,向国家交售的农副土特产品将日益增多,如果现行奖售粮食的办法维持不变(范围标准),每年开支的粮食将急剧增加。以四川为例,全省每年粮食按递增百分之四点五计算,一年只增产二十多亿斤。如果每年收购肥猪稳定在三千万头,按现行奖售标准计算,全省就需粮食三十亿斤。显然,这一政策无法长期维持下去。
第二,农副产品奖售粮逐年增加,势必影响稳定农民征购负担。农副产品奖售粮的增减,对于控制农村销量和压缩不合理销售关系极大。农村粮食销量增加,绝大部分是由于奖售粮数量增加。
第三,随着粮食增产,农村留粮增加,社员口粮普遍提高,销量本应相应下降。但奖售粮这种政策性销售的增加,使得农村同一生产队又购又销的面扩大,要压缩农村销量就更加困难。
促进农副产品生产发展,不能依靠奖售粮食的办法,重要的是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农村土特产品生产分散,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十多年来,生产和需求变化很大,对农副产品实行统一奖粮,弊病较多,有的对生产交售已起不到促进作用。凡是不利于生产和收购的政策,就应当实事求是地进行整顿和改进。只要我们真正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用都奖粮食,通过签订产销合同,利用市场、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加强计划性,会更好地促进生产,增加收购。同时,农副产品奖售粮食,实际上是以物易物的一种交换方式,从具体执行看,是农产品奖农产品,有的是粮食(小杂豆)奖粮食,这是很不合理的,可以考虑逐步由工业品换购或用价格政策取而代之。
农副产品奖售问题,政策性很强,牵涉面广,进行改革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区别对待,分期分批地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有统一的领导,加强管理,严格制度,健全手续,堵塞漏洞,严格控制奖售粮食的范围和奖售的标准;凡是各地自行扩大奖售粮食范围和提高标准的,要进行清理,做好工作,坚决纠正。
四川省粮食局 尹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