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水产科学家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 坚决制止破坏水产资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0-24
第2版()
专栏:

水产科学家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
坚决制止破坏水产资源
本报讯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如何?海洋捕捞力量和资源不相适应的问题应该怎样调整?最近,国家水产总局邀请水产科学家进行了座谈。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五名水产科学工作者各抒己见,发表了很多有益的意见。
我国海洋辽阔,气候适宜,水产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常见的鱼类约一千五百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一百多种。近二十年来,由于对资源保护不重视,到一九七六年,全国十四种主要经济鱼类越捕越少,有的形不成渔汛,有的绝种。今年国务院颁发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后,一些地方加强了渔政工作,可是破坏资源的现象还在继续发生。山东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夏世福说:“资源是海洋捕捞生产的物质基础。当前不仅可捕捞的成鱼少了,就是幼鱼的数量也在大量减少。六十年代在渤海中捕一斤对虾能兼捕幼鱼两、三斤,而现在只有三、四两了。这种现象如果不坚决制止,要不了两三年,我国的近海资源将会枯竭。”
近海资源严重破坏,主要原因是捕捞过多。据统计,我国沿海渔船分布密度,与世界各大渔场相比,是最高的。有人认为:“增船就增产”。现在一些地方还在增船、添网,继续加大捕捞量。
“增船就增产”吗?专家们认为,在二十几年前,增船是能够增产的,因为那时水产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全国海洋机动渔船已由解放初的几十艘发展到四万多艘,捕捞数量大大超过了资源延存所必需的数量水平。浙江水产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星颉说:“在当前的情况下,靠增船来增产,只能是‘饮鸩止渴’”。
因此,应当调整近海作业,发展远洋渔业。我国东黄海的外海,渔业资源有一定的潜力。现有的渔船经过改装,组织远洋船队,是完全可能的。同时,在海洋捕捞生产中,要坚决纠正只重产量、忽视质量的现象,把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降下来,否则,保护海洋资源只能是一句空话。
七十年代以来,在近海鱼类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黄渤海的虾类资源相对稳定,并有所上升。著名鱼类学家费洪年说:“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抓虾类资源的保护。现在破坏对虾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在秋捕对虾的渤海各渔场上,每一寸海底,一个月要被拖网拖扫三十多次。如果现在还不抓对虾资源的保护,势必有一天也会出现象大小黄鱼一样的状况。”大家认为,当前人工纳苗养虾的面积应作适当控制。因为人工纳苗从采苗到投入养虾池的过程中,成活率只有一半,而且产量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