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探索客观规律总结遭灾经验 甘肃重新确定发展农业的规划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04
第1版()
专栏:

探索客观规律总结遭灾经验
甘肃重新确定发展农业的规划措施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胡国华、本报记者何懋绩报道:今年甘肃省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先冻后旱再涝,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损失。面对这种情况,甘肃省委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这些年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今后发展农业生产的规划措施。
开春以来,甘肃省气候一直不正常,春旱之后,夏初又连续遭到霜冻,秋季又遭到洪水、冰雹灾害。连续多发性自然灾害,使今年全省夏粮、秋粮和经济作物将比去年减产。省委和省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立即深入灾区,摸清灾情损失,协同当地领导机关搞好抗灾救灾工作,帮助社队和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由于及时采取了措施,在这样严重的灾害面前,大部分地方群众情绪稳定,团结一致与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
甘肃省委在抓抗灾救灾的同时,派出调查组,到全省条件最差、受灾最严重的中部干旱山区调查,研究摆脱灾害的办法和措施。调查中他们发现:在同样的自然条件、同样受灾的情况下,有不少先进典型非但没有减产,还有所增产。这些先进典型的经验都说明,只要方向对头,措施得当,注意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是完全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这些典型虽然散布于不同区域,有各自的特点,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一业为主,全面发展。在治山改土方面,有通渭县的常河公社杏树湾生产队;在抗旱蓄水方面,有定西县大坪大队。还有以林促粮、靠植树造林翻身的临洮县连湾公社羊嘶大队,以草促牧、以牧促农的通渭县什川公社打坡生产队。
省委按不同地区调查总结了十几个抗御自然灾害发展生产的典型,在全省范围内宣传和推广,增强了省委领导同志和各地县的书记改变甘肃农业落后面貌的信心。在此基础上,他们认真回顾总结了三十年来特别是今年农业生产上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甘肃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甘肃农业长期上不去,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政治上不安定,二是违背了客观规律。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年代里,“四人帮”在甘肃的代理人大搞瞎指挥,甘肃的自然生态平衡一再受到破坏,干旱、冰雹、洪水、霜冻等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困难越来越大。今年,受灾减产,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长期以来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恶果的延续。
通过回顾总结,甘肃省委看到了改变甘肃农业生产落后面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研究,他们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几条设想和措施。
一、因地制宜地制定生产方针。从全省范围来看,要坚持走以农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各地则应从本地条件出发,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在执行这个方针时,要特别注意提高林业和畜牧业的地位。努力争取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现在的百分之十六点八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左右。
二、继续抓紧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千方百计解决水的问题,是甘肃粮食过关的主要希望所在。全省现有保灌水地一千万亩稍多一些,在三年调整中,争取完成一些续建工程,狠抓现有工程的配套、挖潜,改进管理和灌溉方法,使保灌面积达到一千三、四百万亩。在此期间,还要组织力量勘测设计,制定一个长期水利建设规划。发展水利工程的重点是河西走廊和黄河两岸、洮河流域。
三、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省委准备根据中央两个农业文件精神,对年初制定的有关农村政策的十条规定进行补充修改。减轻部分困难县的粮食征购任务,稳定五年不变,使这些地方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进一步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口粮分配提倡实行按劳分配加照顾的办法;有些人少地多的困难县,可适当调整自留地,增划饲料地;有荒山、荒坡、荒沟的地方,可适当划一部分给社员种树种草,帮助他们解决燃料、饲料问题;放宽小自由,社员私人养羊不受限制,同时允许每户养一头大牲畜,买不起羊和大牲畜的困难户,国家和集体可进行帮助;耕畜饲养采取集体养和选户养相结合的办法,并实行繁殖幼畜奖励制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