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探亲归来——解放军战士林明根谈经济政策给家乡农村带来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05
第2版()
专栏:

探亲归来
——解放军战士林明根谈经济政策给家乡农村带来的变化
深秋的一天,广州部队某部四连的真理标准讨论会正在进行。议题是:怎样看待党在农村的现行经济政策。连里的绝大多数同志家在农村,会上的发言特别踊跃。
刚从农村探亲归来的老战士林明根喊了声“报告”,便眉飞色舞地说道:“现在农村的大好形势,说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好得很!”
战友们都知道,几个月前,林明根的情绪可不好了。他根据道听途说就认为党的现行农村经济政策会造成贫富分化,于是想到父亲已经年老,不能再干工分高的重活,母亲患风湿病,不能参加生产劳动,只有十六岁的妹妹在队里务农。这就使他越想心里越不安,后来竟向连里申请复员。连排干部耐心地帮助他正确认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他还是半信半疑。这次回了趟家乡,小伙子满面春风,逢人便说:他解开了思想疙瘩。此刻,他正滔滔不绝地叙述着回乡见闻以及自己受到的教育。
原来,林明根已有三年不回家了。他的家在广东省中山县新湾公社。这次,小伙子踏上故乡的土地,看到的是一片兴旺景象:一丘丘晚稻田长势很好。路旁的甘蔗林麻密茁壮,塘里的鲜鱼时而跃出水面,一排排新建的住房矗立在大山脚下。
粉碎“四人帮”后的三年,林明根的家乡大变样了。可是,小伙子还觉得心里不踏实,进了家门,便向父母亲问道:“家里的粮食够不够吃?”父亲咧着嘴笑道:“你要吃多少都有!今年全家口粮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多,吃不完。”父亲还告诉他,今年队里实行包工包产,全组十多户人家超产一万多斤粮食,奖给每家五百多斤。队里的工分值也提高了一倍以上。上半年全家分到的现金,还清了过去的超支款还有剩余。
“不是说现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只对富的、劳动力多的有利,对穷的、劳力少的没有好处吗?”林明根又问。父亲连忙纠正说:“哪里,现在的政策好处可多哩!它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真是多劳多得,人尽其才。象我这样年大体弱的人,队里就让我管水,照样挣了很多工分,还分得了超产奖。就是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家,生产队也管他们吃穿,生活有保障。比‘四害’猖狂的那些年好多了。你到村里看看吧,哪家没有改善生活!许多家都买了手表、单车(自行车)、缝纫机。这样的政策怎么不称农民的心呀!”
说话间,林明根的姐姐回来了。姐姐拿出一块新的上海牌手表对他说:“这是特地给你买的”。说着,就把表戴到了弟弟手上。在探家的日子里,林明根的心里甜得象灌了蜜一样。他反复琢磨着连排干部给他讲过的那些道理:“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代表着广大农民的利益,适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只要好好劳动,社员之间只有先富后富之分,决不会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林明根回到连队,就在真理标准讨论会上发了言。他讲得实实在在,并且介绍了自己的思想变化过程,大家听后都觉得受启发,受教育。
新华社通讯员 龚华洲 陈周保
新华社记者 姜柳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